首頁>文化>

#文化大拜年#

文:蘇從會

走到民間去,那裡,可歌可泣,可感可觸的事情太多太多。用心尋找,會文思如泉湧,寫之不盡。田野的清新豐盈了弱軀的柔韌,墨香的浸染豐富了靈魂的敏銳。勞作之餘,塗塗寫寫,生命,便長成了一種喜悅。

是的,走到民間去。為什麼不呢?民間,有豐富多彩的民俗,寫之不盡。你會探尋到生命的根源,你會領略生命的真諦。潛下心去,為什麼不呢?民俗,世代相傳的民間習俗。民俗的豐富會使你領略生命的多彩多姿,民俗的禁忌會使你有對生命深深的敬畏。不是迷信,生命需要一種約束。人,只有能夠心甘情願地接受一種無形的卻強有力的束縛,血液中的野性才會低下頭來,生命中的高貴才會日漸昂起身軀。

民俗,看似很龐大的題目,其實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恰似須臾不離的柴米油鹽。有意無意之間,誰的行為不受一種習慣使然。而這習慣,恰恰是民俗坦然行走於世間。

比如春節,大年夜的團圓,是千百年來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種習慣,歷年來的春運高潮便是最好的說明。即使移風易俗提倡了多年,大年夜的美好團圓依舊世世代代傳承不變。回家與父母團圓,是孩子們的一份孝心。而孝心,又如何不是民俗意義中的延伸,國人歷來重視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善於孝,書寫不盡。對於禮與義的尊重與敬畏,不是迂腐守舊,理字,不可違背。而這理與禮,天下該寫得多少好文章。

這幾年,國家對於民俗,民俗文化越來越重視。春節自不必說,而清明、端午、中秋也已經被列為法定節日,作為文化遺產繼承下來。

拿家鄉的清明來說吧,清明,不再僅僅是悼念親人的日子,更多的是親情延續的地方。清明,不再僅僅是一摞紙錢與幾包點心的排列。清明,是手足們團聚的地方。父母不在了,兄弟們各立門戶,姐妹們出嫁他鄉,沒有父母的家不再完整,為生活,平日裡少有問訊,鮮于來往。而到了清明這一天,無論多忙,必須放下這一切,兄弟們逐年輪流做東,姐妹們相約一起返回。年深日遠,對雙親思念的悲哀總會淡去許多,都明白那是生命的必然。而更多的,是手足們閒話家常,憶往昔諸多柔軟。到了這一天,再吝嗇的主婦也會稱上幾斤肉,煎炒烹炸,姑嫂妯娌們如同親姐妹,說說笑笑作出一大桌豐盛的午餐。

清明如是,春節更如是。在農村,婆媳鬧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自古婆媳皆天敵。可是,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依鄉俗,清早起來第一件事,是敬過家宅六神之後,給父母雙親去磕一個頭。然後才是燃放鞭炮,煮餃子吃飯,再熱熱鬧鬧去給祖宗上墳。媳婦梳洗打扮的漂漂亮亮,夫妻們說說笑笑走進老人的家門,那婆婆必定笑臉相迎,端出瓜子糖果往手裡塞。媳婦呢,屈身便拜了下去。這一拜,平日裡心底殘存的小疙瘩也就煙消雲散了。這,便是過年的好處。

這些,如何不是讓人心醉的感動?鋪展開來,挖掘下去,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單單一個禮字,可以鋪就多少華章。西方有哲言,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最能打動我心。善意,在民間。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與大年初三相比,為何初四被稱為吉祥的日子?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