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孝歌》中曾曰:“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話雖直白粗糙,但理不曲。一個人無論他出身什麼樣的家庭,不論他將來的地位有多大的變化,只要他的父母還健在,那麼他就有盡孝道的義務,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所以,孝是一個人應有的本能行為,是一種人之為人的自我內心要求,也是i一種自我生存的品質。
正如先賢王陽明所說:“孝,出自忠誠的孝心,只有出自真心,行為才具有真實性,光是一點行孝德表面文章,而不把愛樹立起來,那就不是真孝。”孝順是發自內心的,不能僅僅是形式,重要的是在於人的內心。其更強調:孝為百德之先,如果一個人尚不知愛父母,沒有德行德人絕難有所成就。
然而,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沒有孝心,也不是不想盡孝,但卻總以各種各樣的看似很合理的理由為藉口,說現在還要忙還要努力,等有時間和有錢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一個“等”字,等來了多少“父母在,人生尚有去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的錐心之痛。
孝,經不起等,因為歲月不會停留。你可以等,但父母不能等,因為在你的不經意間,父母已漸漸變老,兩鬢已斑白,此時才想到孝敬他們,也許會錯過無數的時機,甚至當你摯愛的親人離你而去時,才幡然悔悟,卻已盡孝無門,當自己在腦海中回想到他們以往對你如何噓寒問暖、呵護備至,而你卻只顧著打拼自我天地,忽略了關愛他們,讓他們在守望你的寂寞中落寞而去,此時你的悔、你的痛,將成為你一生最深的烙印,任歲月再無情也抹殺不去的痛。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遺憾;孝順在當下,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