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旦,小編攜夫人暢遊北京東、西城,實地領略了一下四合院建築的魅力。上至大四合院北京故宮,小到什剎海四合院民居,那一磚一瓦一構件、雕樑畫棟門當戶對,諸多講究令人念念不忘,這京味兒十足的四合院民居,除了可以一窺中國幾千年的家居生活外,還可以感受其中處處蘊含的傳統文化與建築、繪畫藝術。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四合院的大門,一步一步走進中國傳統民居——四合院。
傳統的北方四合院朝向一般是坐北朝南,這也是北方民居的普遍朝向。因為北方寒冷,南向採光效果比較好,能有效保持室內光照和溫度。四合院的大門位於東南角,即“巽”位,其寓意是紫氣東來(中國古代人的講究還是蠻多的)。四合院中間圍成庭院,是全家人的休閒、放鬆的場所。一般的大戶人家比較講究,會在庭院中種樹、種花、養金魚等。
標準的四合院是三進四合院建築,一進是由大門進入之後,垂花門前及兩側和倒座房所圍的小窄院。二進是由正房、廂房、耳房、抄手遊廊組成的庭院。三進是正房後面的後罩房範圍,在正房東側耳房處會開一道門,作為通往三進院的門戶。
門,是路人對住宅主人的第一感觀印象,也是住宅主人的臉面。在封建制度嚴謹的古代,大到王公貴族,小到平民老百姓,門的形制是有嚴格區分的。
皇親國戚的王府大門,開間在三到五之間,門的兩側有影壁牆,絕對寬敞明亮;
普通官員和富商巨賈一般為廣樑大門、金柱大門或者蠻子門,也是非常氣派的;
平民百姓的住宅,就比較隨意了,門的形制一般為如意門、隨牆門等。
說完大門,再來說說大門上的輔助之物門環,俗稱響器。是來人拜訪主人家用以叩響大門,提示宅內人員的警示之物,相當於現在的門鈴。其造型多種多樣,制地多以金屬。在古代,銅環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也是有規制限制的。據《明史》記: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
大家仔細的看一下這張圖,在門的中間下部,你看到那個壺形葉子圖案了嗎?這個叫做護門鐵。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來保護大門的。常見的形狀有葫蘆、瓶、如意等。
位於大門的外側,比較講究的人家都有這麼一組石制雕刻,人稱門墩或抱鼓石。其主要作用是用來支撐正門或中門的門框、門檻和門扇的石頭。門礅的雕刻極為講究,雕刻工藝非常精湛,雕刻之物栩栩如生。常見的雕刻形狀有麒麟臥鬆、犀牛望月、蝶入蘭山等等。門礅是四合院建築構件之一,更是一種精美的石刻工藝品。
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馬匹或馬車,而拴馬樁就成了大戶人家門前的必備之物。其材質多以漢白玉、花崗岩、大理石或木材等為主,用以栓住馬匹,防止馬匹掙脫走失。拴馬樁的頂部或柱身刻有各類各樣的民俗浮雕,頗有藝術價值。
進入大門,迎面影壁。影壁的主要作用就是遮擋外人視線,當大門敞開的時候,路人也看不到宅子的內部情況,無形中增加了宅子的氣勢。
影壁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一字影壁、獨立影壁、座山影壁、雁翅影壁、宅對面一字影壁等,其中以雁翅影壁最為大氣。
大氣的雁翅影壁
垂花門外面
拐過影壁牆,再往裡走,進入二進院的時候,會邁過一道非常漂亮的垂花門。為什麼叫垂花門呢?在垂花門上有兩個前簷柱懸於半空,倒垂的柱頭雕成蓮瓣或石榴頭等形狀,像極了一對含苞待放的花蕾,這兩個柱子被稱為“垂蓮柱”,垂花門因此而得名。
垂花門內側
垂花門內院門,為四扇綠漆門,就是相聲裡常聽到的四扇綠屏風,俗稱“二門”,常聽評書、相聲裡說的大戶人家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就是這道門。
進了內院,在垂花門的兩側,一有圈圍廊,一直延伸到東西廂房和正房。這個很有意思的建築叫做抄手遊廊。遇到雨雪天氣的時候,這個抄手遊廊的作用就非常明顯了,觀雨、看雪,不會被淋溼了,對不對,古代建築還是比較人性化的嗎。
過了抄手遊廊,就到了四合院的中心——內院。正房為家中的長者居住,中間為大客廳也叫中堂。長子住東廂房,次子住西廂房,家中下人住倒座房,女兒住後罩房,家庭成員之間互不影響。正房兩側耳房一般是作為倉庫或書房來使用的。
走到這裡,整座四合院的大體結構也就差不多走完了。一座四合院建築,它不僅僅是中式古典建築精華的濃縮之作,更是幾千年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那些美不勝收的雕樑畫棟,那些暗合陰陽八卦的建築佈局,透著濃濃的歷史積累。條友們,這座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民居,你是否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