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情這個廣闊的領域前面,我所懂、所領悟的少之又少,不僅因為二十歲出頭的年輕意氣,更因為人生閱歷的不足。
那我為什麼還會去讀這樣一本書?為了找到愛情的答案嗎?我想或許我找到了,但是我仍不能說我懂愛情這個東西。
孤獨
馬爾克斯給予我的閱讀經驗,與“溫情”、“感動”毫不相關,他習慣於以一個平靜從容的手勢,把溫情撕裂給人看,一心專注於那個幾乎貫穿他所有作品的主題:孤獨
所以,我試著也在這部以愛情為名的作品中尋找答案,我可能在書中的某些情節中看到了孤獨的影子——
弗洛德初戀的失意,第一次愛得太深的感覺誰都會記得;
費爾明娜因權勢嫁給一個上流社會的醫生,婚後還被出軌;
弗洛德冶遊尋找愛情的安慰……
這些複雜的情感中都會略帶著孤獨的氣息,甚至有讀者說這分明就是在寫孤獨,而不是愛情。
到底是什麼力量能讓一個老態龍鍾的男人,等待一個女人五十三年之久?即便她的肌肉已經失去彈力,體型臃腫,腿如母鹿一般,滿臉皺紋,飽經風霜。
一定不會是肉體上的性吸引了。我理解的是,她是弗洛德一生以來靈魂上的追求,而肉體上的歡愛他已經在無數女人身上得到滿足。
書中有句很著名的話:靈魂的愛在腰部以上,肉體的愛在腰部以下。我想正是作者借弗洛德表達的。
什麼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看看費爾明娜的一生,她嫁給了一個高富帥,她生活平穩幸福,可她就是無法走進丈夫的靈魂。
用《月亮與六便士》裡那段經典選段來概括最合適不過:
她對自己的丈夫的感情,實際上只是男人的愛撫和生活的安適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應。大多數女人都把這種反應當做愛情了。這是一種對任何一個人都可能產生的被動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隨便哪株樹上一樣。因為這種感情可以叫一個女孩子嫁給任何一個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長便會對這個人產生愛情,所以世俗的見解便斷定了它的力量。
兩個風殘燭年的老人最後在遠離各自家庭的地方自由談情,他們之間的感覺並不像新婚燕爾的夫婦,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們彷彿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經歷了生活磨鍊,在平淡日子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無情嘲弄和海市蜃樓般的愛情。
最後,結局是“一生一世。”是因為他們之間曲折錯離的愛情?還是那被人唾棄卻與生俱來形影相隨的孤獨?
其實,他們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夠長的時間,足以發現無論何時何地,愛情始終都是愛情,只不過距離死亡越近,愛就越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