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繼續咱們昨天的話題,再來深入聊一聊夏朝。

說實話,上古史研究真的需要悟性。面對浩如煙海的材料,如果不是特別有興趣的人,一篇論文也啃不下來。更不要說這些論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然而,真知堂確實找到了歷史的真相。

夏朝不僅存在,而且其疆域範圍遼闊,遠不是商朝可以相比的。從已經發現的考古資料來看,夏朝全盛期的疆域,北到了內蒙古赤峰,南到了湖南永州,西到了甘肅蘭州,東到了山東沿海。

而商朝全盛時期,商王武丁時期大商國最大的疆域:“東不過江黃,西不過氐羌,南不過荊蠻,北不過朔方。”相比夏朝而言,已經大幅度縮水了。

或許有朋友要說,你真是腦洞大開,敢想敢說呀。

還真不是,得出這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結論的前提,是搞清楚堯舜禹文化的內涵和地理位置。在此之前,還有不少疑惑一直困擾著真知堂,但就是一句話,一個遺址,一件文物,或許就能解開上古歷史的真相。

《唐人街探案2》裡有一句臺詞,“所謂的推理,不過就是把重要的細節放大。”真相一直都在我們面前,只不過還沒有被發現。夏朝的真相亦然。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要解開夏朝是否存在的謎,目光不應該放在二里頭遺址上。因為,夏朝最重要的是大禹。大禹,才是夏朝的建立者。

還好,真知堂以前也是個偵探,大學裡學的《邏輯學》、《證據學》、《法醫學》,專業裡的《痕跡學》等,雖然丟了很多年,還一直沒有忘。

可能有的朋友已經不耐煩了,不要跟我囉嗦這些,你就直接講,大禹到底在哪裡?你為什麼說大夏國有那麼遼闊的疆域?

還真不能直接講,為什麼呢?不妨請你去看看《唐人街探案》系列。一件案子的真相,真不是那麼容易講明白的。必須環環相扣,才能抽絲剝繭,逐步顯露出來。建議你關注真知堂接下來的文章,和真知堂一起去發現真相。只有思考,才有可能發現真相不是?

方向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要尋找大禹的蹤跡,首先就要搞明白大禹治水到底是怎麼回事。前天的文章,真知堂指出,依據戰國時期人寫的《禹貢》篇來研究大禹治水,極有可能會掉進大禹是神不是人的坑裡。

這個坑,真知堂自己也曾經掉進去了,還好經過不斷折騰爬出來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觸。

劉莉,陳星燦兩位教授寫的《中國考古學 -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一書,給了真知堂不少珍貴的證據和啟發。

這部書的扉頁有一行字,“本書獻給張光直先生,如果我們能夠看得更遠,那僅僅是因為我們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張光直先生的著作,真知堂基本上也已經讀完了。引用這句話的目的,在於這句話說出了真知堂的心聲。真知堂能夠看得更遠,也是因為他站在了那麼多前輩學者的巨人肩膀上。

研究大禹治水,這部書給了我正確的方向。

“在冰後期的距今12800年,8200年,5200年和4200年,出現了四次全球範圍的氣候突變。每次這種乾冷時期都會持續好幾百年或更久,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導致了各種社會變化。”劉莉、陳星燦著《中國考古學》第38頁

真知堂依據這部書推論:伏羲,女媧部落就是5200年前大洪水的劫餘,而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凌家灘文化都在這一次全球性災難中毀滅,因此黃帝不可能誕生於這三類新石器時代文化中。

而4200年前開始的氣候突變,恰好對應得上中國史學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大禹治水和這一全球性的災難性氣候變化有直接聯絡是無疑的。所以我們探索和尋找大禹治水以及堯舜禹的文化,應該從這一時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去尋找。

依照這個推論,堯舜禹只可能存在於海岱龍山文化,中原龍山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中。而良渚文化,據考古資料顯示,就毀滅於大約公元前2300年前後。恰好和第四次全球性的氣候突變可以聯絡得上。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良渚文化極為發達,但它在4300年前就毀滅了。良渚文化靠近大海,太湖流域在4-5000年前曾經是海侵發生地,這或許就是良渚文明突然毀滅的根本原因。

良渚文明後來沒有延續下來,發展成夏商周古國,和我們談論夏朝的緣起關係不大,因此就不多贅述。

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龍山時代對應的就是傳說中的五帝時代。海岱龍山文化(即山東龍山文化),河南北部安陽地區的後岡二期文化,山西汾河平原陶寺文化,陝西渭河平原客省莊二期文化,河南,陝西,山西三省交界地區的三里橋型別文化,河南洛陽,鄭州地區的王灣三期文化,河南商丘,山東交界地區的王油坊型別(造律臺)文化,還有湖北,湖南的石家河文化,就成了五帝時代的主要選手。我們的堯舜禹只能出自它們中間。

但還有特例,就是陝西神木石峁文化。它到底屬於龍山文化體系還是北方戎狄文化?目前存在極大爭議。

從這些文化遺址中去尋找堯舜禹,目前似乎只找到了堯帝的遺址。帝堯遺址極有可能就是山西臨汾的陶寺遺址。

困惑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陶寺為什麼最符合古史傳說中的帝堯都城,筆者和其他學者都有文章論證,在此也不多說。只聊聊和大禹治水有關的困惑。

如果,我是說如果,大禹確實是帝舜的臣子,根據《尚書-堯典》,大禹治理的應該是黃河或者汾河。最大的可能是汾河。但是目前史學界多數認為,河南洛陽盆地,嵩山南北的王城崗,瓦店遺址極有可能是大禹和大禹之父鯀的祖城。

如果這個推論可靠的話,那麼大禹治水治理的應該是黃河中的南河和淮河,而不是黃河的西河和汾河。

真知堂注:南河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的說法,指的是黃河三門峽到鄭州一段。西河是黃河山西,陝西的界河。

而大禹治水傳說中的禹娶妻於塗山,禹會諸侯於塗山的傳說,無疑把大禹治水指向了淮河流域。因為考古發掘表明,這個塗山,極有可能是安徽塗山,禹會村遺址極有可能就是大禹會諸侯的地點。

好!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了!

如果大禹真的是來自王灣三期文化(嵩山南北)的部落首領,他為什麼要聽山西臨汾地區帝堯和帝舜的指揮?

要知道隔著太行山,翻山越嶺從洛陽去一趟山西陶寺可不容易。去年十一期間,真知堂就專門開車五千公里實地考察了這些遺址。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能!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從洛陽偃師二里頭開車到山西臨汾陶寺,走的是上古時代的枳關陘這條古道(這也是夏桀逃亡山東的路)。從河南濟源翻過太行山到山西侯馬。這條路一共250公里,卻要渡過黃河,翻越太行山。在遠古時代,沒有個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走完全程的。特別是這條路,隱藏在茫茫大山深處,如果不是有地圖指引,旅行者根本不知道翻過這座大山還有一片大的天地。

這樣看來,帝堯古國在臨汾,那麼大禹也應該是山西人。大舜的古國也應該是山西。而中國歷史上對於大禹的出生,多數人認為大禹是西羌人。

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禹興於西羌。”

南朝·宋裴《集解》引皇甫謐《帝王世紀》:“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生西羌’是也。”

還有大禹生於四川汶川的說法。

唐 張守節《正義》:“禹生於茂州汶川縣,本冄駹國,皆西羌。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大禹的父親鯀,則被認為是崇人,

《竹書紀年·捲上》:"(帝堯)六十一年,命崇伯鯀治河。"

《國語·周語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鯀。"韋昭注:"崇,鯀國。伯,爵也。"

這個崇地,《史記》上又有“放歡兜於崇山”的記載。多數文獻指出,崇極有可能是西安戶縣一帶,也不是後人所說的嵩山。也有祥文,在此略過。

《史記·周本紀》"崇侯虎"下《正義》引皇甫謐說:虞、夏、商、周皆有崇國,崇國蓋在豐、鎬之間。

《詩》雲'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是國之地也。"

小結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文章到底就暫時告一段落,我也得吃午飯了。鯀不管是河南嵩山人還是陝西西安人,都解釋不了大禹是西羌人或四川人的說法。大禹治水肯定不是在四川汶川,但淮河還是汾河,南河還是西河,則各有道理,各有證據。

堯舜在山西,鯀在陝西,大禹在四川,夏朝在河南。這一堆亂麻,如何才能解得開?

尋找夏朝,跟隨真知堂的探索,去發現真相吧。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淺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