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雨水習俗:“到了雨水這天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給母親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
人生路上,親情是永恆的陪伴,是力量的源泉,最無私的疼愛,是身的歸屬地,心靈的港灣,成功的風向標。
還記得,騎在父親的頭上去趕集,一串棉花糖,世界上最甜蜜的愛,母親的柔情,父親的笑痕。時間的流逝,我們逐漸長大,父母親的頭上也長出了白髮,漸漸老去的父母,心中無限的關懷盼望。
媽媽甜蜜的乳汁,父親大的胸懷。世界上最好喝的飲料,世界上最穩的車。
曾經,有一位網友這樣描述:“孩提時,親情是哺育成長乳汁;成年時,親情是避難港灣;年老時,親情是夕陽下安慰。親情是父親關懷,如徐徐風兒撩起窗紗;是母親叮嚀,仿柔柔雨兒爬上窗臺。穿梭時光裡,父親如巨人,疲勞的脊背在晨曦中縮短又被落日拉長;母親是搖籃曲,輕柔嗓音在歌謠中,沙啞又在半夜裡重複;我,是一棵小樹,晴空下,在沃野上生長,火光中挺立!”
是啊!如果不是父母的拼命保護,哪有我們快樂無憂地成長,父母親是這世間最無私的人,親情,遲了就無法再重來。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時,才追悔莫及。
千絲萬縷的雨水,牽起蒼茫天地,亦牽起世道與人心。可以說,“雨”這個漢字意象裡,生長著五千年不絕的詩情。
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情,“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會紛紛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靜靜地行走在熟悉的街頭,靜靜地聆聽雨的聲音,一股悲傷悄悄的漫上心頭,伴隨著雨水的失落籠罩在天空上,人生,我的路在何方,沒有什麼可以依靠,怎麼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本該不必如此,人啊!就是這樣,總會陷入沉思,事怕思考,思考就會多愁善感起來。
汪國真在《雨的隨想》裡寫道:“無論什麼樣的故事,一逢下雨便難忘。雨有一種神奇:它能瀰漫成一種情調,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
而在所有雨裡,春日的雨水又似乎有一種別樣的溫柔和靈氣,它落在世間萬里山川,潤澤從寒冬中萌發的第一批翠綠,溫柔又堅定,浩大又無聲。
哲人總是比我等普通人看得真切,更能絕妙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來,這就是文化的魅力,可以用語言描繪美景,人生不過百年,可有些只是虛度,而一些人,卻把握時間,去了一些自己認為可行之事,不問結果如何,不以成功定勝負。
慢慢地,我也學會了思考人生,也問過自己一些問題,也曾請教過前輩賢人,看過一些故事以及傳說。也嘗試著用哲人的思維去看待事物,雨水,看似普通的節氣,卻有著無與倫比的絕妙。
雨落人間,滋潤了一顆顆乾涸的心,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滴滴答答濺出一朵一朵的花。
雨裡的那一種感覺,妙不可言。多少有關雨水的詩,都在描述它的非同一般。
杏花雨在早春,梧桐雨在晚秋;“山雨欲來風滿樓”裡有黑雲壓陣,“寒雨連江夜入吳”裡有楚山孤零;“渭城朝雨”裡有清新,“新朋舊雨”裡有友情;“天街小雨潤如酥”裡有甜美,“多少樓臺煙雨中”裡有蒼茫;“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有春天的傷逝,更有生命的悲憫……
詩情畫意,草木萌動,希望的景象,不可負,不可負。
在這個朗潤的好雨時節,願你溫柔而堅定,願我們一起,“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