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這句話語出春秋時期齊相晏子與大夫梁丘據的一段對話(見《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梁丘據對晏子說:“我恐怕到死也趕不上先生您了!”晏子說:“我聽說,努力去做的人通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到達目的地。我和別人比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經常做個不停、走個不停罷了,所以很難被趕上。”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正是靠著這種執著進取的精神,身材矮小、貌不出眾的晏子,成為齊國曆史上與管子並稱的大政治家。

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這句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持之以恆,常常會成功。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則一定不會成功!

01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是在說“做”和“堅持做”的重要性,鼓勵人們做事情要持之以恆,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只要堅持終有收穫。學習如此,工作如此;守成如此,創業也是如此。

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強調做事要持之以恆,不斷努力。

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令退居田園後,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生活。

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您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

陶淵明聽後,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陶淵明見少年並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稻田旁,指著一根禾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注視了很久,不見禾苗有變化,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沒長啊!”陶淵明反問道:“真的沒長嗎?那麼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麼高的呢?”陶淵明又說:“其實,它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不易看到。

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只要學習不止就會越積越多。”接著,陶淵明又指著旁邊的磨刀石問:“那塊磨刀石本是平整的,為何變得像馬鞍一樣呢?……那是一日日一年年,不停地磨就成了這樣了。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不堅持讀書,每天都會有所虧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連忙再向陶淵明行了個大禮,說:“多謝先生指教。請先生為我留幾句話,我當時時刻刻記在心上。”陶淵明欣然命筆,寫道:“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02

中國的傳統哲學,是講究實踐的哲學,俯拾皆是講求“堅持”“踐行”的名言: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到“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從孔夫子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無不如此。

這其中有著深刻的哲學理念:知識,僅僅是“認知”是不夠的,更要去實踐。只有實踐,才是真正的認知,也才有可能使認知深化。所以,“空談”者往往誤國,而實踐者才會真正為人尊崇。

同樣,晏子的這句話,也包含另一層意思:所謂“聖人”,與常人可能並無大“異”,真正存“異”的地方,也許就是“為”“行”。

  有一位小和尚名叫一了,他的耐性不夠,做一件事只要稍稍有點困難,就很容易氣餒,不肯鍥而不捨地做下去。

 有一天晚上,師父給他一塊木板和一把小刀,要他在木板上切一條刀痕,當一了切好一刀以後,師父就把木板和小刀鎖在他的抽屜裡。以後,每天晚上,師父都要小和尚在切過的痕跡上再切一次,這樣持續了好幾天。

 終於到了一天晚上,一了小和尚一刀下去,就把木板切成了兩塊。

 師父說;‘你大概想不到這麼一點點力氣就能把一塊木板切成兩片吧?一個人一生的成敗,並不在於他一下子用多大力氣,而在於他是否能持之以恆。’

孔子也說,他與別人不同的一點,可能就是“吾道一以貫之”。認準一個理念,堅持不懈地追求、踐行,也許不一定達到所有人都敬仰的境界,但至少問心無愧、頂天立地。行百里者半九十,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也許終其一生都達不到比拼天賦的境界。

03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注重細節,從細微處入手也很重要。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堅持從細微處做起,堅持從平時做起,注重細節,點滴做起,才能成其偉業。

最後是熱愛。發自內心的熱愛是“常為”“常行”最根本的保證。沒有創新幹事業的興趣,沒有對建功立業的狂熱追求,是不大可能在創新創業路上堅持走下去的。俗話說: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長。痴迷於創新創業的人,終究會有所成就。

事在人為,為者常成;功在不捨,行者常至。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古老的阿拉比王國坐落在大漠深處,多年的風沙肆虐,使昔日富饒的城市變得滿目瘡痍,城裡的人越來越少。國王意識到了危機。

  一天,國王將四個王子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我打算將國都遷往美麗而富饒的卡倫。”

  “卡倫離這裡很遠很遠,要翻過許多崇山峻嶺,要穿過草地、沼澤,還要涉過很多大河,但究竟有多遠,沒有人知道。”國王說。

 國王看了看他們繼續說:“我決定讓你們四個分頭前往探路。”

四個王子都驚異於國王的決定,但他們還是服從了命令,帶上充足的物品出發了。

 大王子乘車走了八天,翻過四座大山,來到一望無際的草地,他一問當地人,才知過了草地,還要過沼澤,還要過大河、雪山。他想到路途如此艱難和遙遠,於是停止了前進。

 二王子策馬穿過一片沼澤後,被一條寬闊的大河擋住了去路,望著奔湧的河水,他也掉轉了馬頭。

三王子漂過了兩條大河,卻又走進了一望無際的大漠,在茫茫的沙漠中,他茫然不知所措,於是開始搜尋著回來的路。

 一個月後,三個王子陸陸續續回到國王身邊,將各自沿途所見報告給國王,並都再三特別強調,他們經歷了很多艱難,也在路上問過很多人,也都告訴他們去卡倫的路很遠很遠。

又過了六天,小王子風塵僕僕地回來了,他興奮地向父親報告——到卡倫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國王滿意地笑了:“孩子,你說得很準,其實我早就去過卡倫。”

幾個王子不解地望著國王——那為什麼還要派我們去探路?

國王一臉鄭重地說道:“我只想告訴你們四個字——腳比路長。”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在我們的心中總覺得路途遙遠,其實我們根本應該知道——腳比路長。

嘗試、探索、熱愛和堅持,應該成為有志於創新創業者的人生信條。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新春已來,新的開始,要善於歸零重啟再出發。

為者常成功,行者常致遠。

2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古埃及真是外星文明?法老墓出土的兩件文物,學者:遠超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