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導讀:1038年十月,宋仁宗趙禎明確指示:“今中外臣僚屢有稱范仲淹者,事涉朋黨,宜戒諭之。”為此,梅堯臣撰《靈烏賦》,勸范仲淹少說話、多逍遙。范仲淹則回一篇《靈烏賦》,強調“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為民請命,大義凜然。

隋朝開創的科舉制度實行到清朝末年,無以計數的下層才子進入統治階層,對中國歷史影響不可估量。不過至唐朝還是個重門閥的社會,科舉錄取人數很少,“官二代”“官三代”比比皆是。入宋之後,科舉制度先後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大為完善。

古代很多人寫過《勸學詩》,激勵青少年努力讀書,宋真宗趙恆也親自來一首: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愁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更勤向窗前讀。

只有宋朝開始,單憑一紙考試就能取得做官資格,且大量增加取錄名額,“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才可能成為現實。這樣,窮人的孩子與官宦子弟真正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上,所錄取人才品質也更有保證。從此,無數的中國男人以讀書為職業。

柳永就是其一,因為他在青樓妓館大紅大紫,第N次參加科考終於進入殿試的時候,趙恆看到他的名字,不由生氣,怒道:“你不是沉緬聲色嗎?求什麼功名,繼續填詞去吧!”趙恆大筆一揮,柳永的進士資格飛了。為此他悲憤不已,揮筆寫下新詞《鶴沖天》:

黃金榜上。

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在這詞中,柳永自稱開明時代的“遺賢”,才子沒當官也是“白衣卿相”,沒什麼好沮喪。何況煙花妓館還有美人可親可愛,這才是人生最暢快的事。算了吧,不妨將那虛名換杯美酒!當然這是氣話。

更有甚者氣不過,公然跑敵國去,為他們攻宋出謀劃策。這樣輪到官方悲憤,但只能拿叛逃者的家屬出氣。這樣的事一多,大家反思,認為殿試將人才逼到敵人那邊去太不值得,這才改為保留殿試形式,而不再黜落。

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至1030年建國70週年,歷經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真宗趙恆,至仁宗趙禎,北宋“文治”政策瓜熟蒂落,名士輩出,蔚然大觀。若干名人一瞥:

——資政殿學士晏殊。5歲就有“神童”之譽,14歲那年當地官員破例推薦與其他數千考生一起參加殿試,受到趙恆賞識,賜同進士出身。他也寫有不少詞,代表作《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初為官時,別的官員到處吃喝玩樂,他卻獨自在家深研學問。趙恆獲悉,高看一眼,大加表揚。他卻如實回稟:“臣不是不喜歡吃喝玩樂,只因為太窮。臣如果有錢了,也會出去玩。”但他後來也變虛偽。

不得志的柳永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叩門求助於位高居相位的晏殊,晏殊卻教訓他不要寫豔詞。柳永斗膽迴應:“您老人家不也常寫風花雪月嗎?”晏殊板起臉說:“可我從來不寫‘綵線慵拈伴伊坐’!”這句“綵線慵拈伴伊坐”是柳永寫的,表達妓女希望從良做一位普通婦女伴郎夜讀的願望,晏殊認為低俗。用今天的行話來說,晏殊寫的是“純文學”,柳永寫的是“通俗文學”。

——河中府同判范仲淹。一般人記得他,是因為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實,他自己根本不是“後天下之樂而樂”。他是個地道的性情中人!我小說中戲稱他“範三淚”,因為他寫過“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酒未到,先成淚”,你看這感情多豐富,多率性!他在饒州喜歡上歌妓小鬟,調回京城後還給她捎胭脂,附詩“江南有美人,別後常相憶。何以慰相思,贈汝好顏色。”

他對國家大事總是慷慨直言。上年趙禎19歲了,仍然沒親政,準備率百官為太后祝壽。范仲淹只是區區祕閣校理,入朝不足一年,卻為此上疏:“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於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如果與百官朝拜太后,有損皇上威嚴。”百官拜壽照常進行。他又上書請求還政趙禎,照樣沒結果。

他恩師晏殊很生氣,批評他輕率,這樣做不僅有礙自己仕途,還會連累老師。他寫一封長信即《上資政晏侍郎書》,表示:“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不久即入本年,他請求離京為官,被貶為河中府通判。他先後遭貶三次,此為第一次。友人戲言“三光”,第一次是“極光”,第二次“愈光”,第三次“尤光”。當時官場豁達如此。

——新進士歐陽修。其貌不揚,長著一對特別白皙的招風耳,笑起來露牙齦,偏又喜歡哈哈大笑,讓人以為沒修養,其實多才多藝,“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讀小詞”,“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不僅與宋祁同修《新唐書》,還自修《五代史記》。

然而,他命運多舛。此前兩次落第,本年主考官晏殊將他定為第一名,殿試卻被趙禎拉到第14名。晏殊後來說,因為歐陽修鋒芒過於露,眾考官想挫其銳氣,促其成才。但他並未學乖,與恩師晏殊也不和諧,以“君子黨”自居,《朋黨論》流芳千古,他自己生前卻被搞得奇臭無比。

他有個妹妹嫁張龜年,生有一女。張龜年早死,歐陽氏攜女住到兄長家。後來這外甥女嫁給歐陽修的堂侄歐陽晟,卻與歐陽晟的家僕私通。姦情敗露後,由開封府審理。外甥女為了開脫自己,竟然咬舅父一口,說未嫁時與他有私情。她還舉歐陽修一首詩為證,鬧到朝中。歐陽修上疏為自己辯護,說他妹妹攜這外甥女來投奔的時候,她才十歲,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結果,歐陽修雖然倖免亂倫的惡名,但還是以別的罪名遭貶。後來又有人誣他“私媳”,整他嫖娼,那些“小人黨”總想把他弄得不可翻身。

——新進士張先。人稱“張三影”,指他寫了三個妙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他也是本年進士及第,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頗多佳話。他80歲還娶一位18歲的女子為妾,好友蘇軾曾作詩嘲笑他“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小妾生了2男2女,他共有10子2女,年紀最大與最小的相差60歲。

宋朝有兩條“高壓線”,一是武官弄權,二是文官朋黨。自從趙匡胤開始,一個個帝王特別警惕這兩條線。可是,怕什麼偏偏就容易碰上什麼。

呂夷簡為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前些年,呂夷簡輔佐年少的趙禎,成效顯著。《宋史》評價他說:“仁宗初立,太后臨朝十餘年,天下晏然,夷簡之力為多。”1033年三月皇太后死,趙禎親政。呂夷簡提出8條規勸,即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趙禎虛心接受。然而,第二個月,趙禎卻罷呂夷簡等人,出知州府。為什麼?

原來,趙禎的郭皇后對呂夷簡有意見,經常吹“枕頭風”,說呂夷簡的不是。趙禎本人對呂夷簡還是滿意的,所以安撫一下郭皇后,同年十月便將呂夷簡調回中央復職。這樣一來,郭皇后氣得要命,脾氣變暴躁,有天與尚美人吵架,大打出手。趙禎衝出保護護尚美人,郭皇后那一掌不意落到趙禎的脖頸上,觸犯天條。趙禎大怒,要廢郭皇后,呂夷簡等人贊同。

范仲淹等人反對廢后,他不顧生病連忙進言:“乍聞中宮搖動,外議喧騰,以禁庭德化之尊,非小故可廢;以宗廟祭祀為主,非大過不移……臣慮及幾微,詞乃切直。乞存皇后位號,安於別宮,暫絕朝請。”隨後,范仲淹又率十餘人跪伏垂拱殿外,請求召見。趙禎生氣,詔曰:

中宮有過,掖庭俱知,特示涵容,未行廢黷,置之別宮,俾自省循,供給之間,一切如故……范仲淹等伏閣請對,盛世無聞。聚眾喧嚷,濫用諫官之權;叩擊殿門,蔑視皇宮之制;啟諫奏之劣跡,非太平之美事……

為此,貶范仲淹知睦州。

宰相王曾與呂夷簡本來不錯,相互支援。但後來,王曾不滿呂夷簡獨斷專行,多次爭執,王曾甚至公開請求罷免呂夷簡。外面傳言秦州知州賄賂了呂夷簡,王曾見風就是雨,再次建議罷呂夷簡。呂夷簡請求當著皇帝的面對質。結果,王曾語屈。趙禎一生氣,二人一同被罷相。沒幾年,呂夷簡再次復相。

范仲淹不久調蘇州,又因治水有功回京判國子監,很快升為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1036年范仲淹又對呂夷簡尖銳批評,進獻《百官圖》,質疑官員升遷是否公平,建議皇帝親自掌升遷之事,“不宜全委宰相”。呂夷簡反擊范仲淹“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范仲淹連上4章,言辭激烈,又被貶知饒州。由於氛圍詭異,僅一人出郊餞行。

御史韓縝為了迎合呂夷簡,以范仲淹為例,建議不要搞“朋黨”,戒百官越職言事。大臣紛紛替范仲淹辯護,但也有人堅持反對,互相辯駁,朋黨爭論四起。1038年十月,趙禎明確指示:“今中外臣僚屢有稱范仲淹者,事涉朋黨,宜戒諭之。”為此,梅堯臣撰《靈烏賦》,勸范仲淹少說話、多逍遙。范仲淹則回一篇《靈烏賦》,強調“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為民請命,凜然大節。

范仲淹還提出“小人之黨、君子之黨”之說,予以反擊。歐陽修為聲援范仲淹,寫了那篇著名的《朋黨論》,旗幟鮮明地提出“小人無朋,唯君子則有之”,顯示革新者的凜然正氣和過人膽識。趙禎很可能被歐陽修的文章說服,繼續支援“慶曆新政”,還批准范仲淹、韓琦關於擴大相權的請示,由輔臣兼管軍事、官吏升遷等事宜,改革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增加。結果遭到舊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指責范仲淹等人搞“朋黨”,趙禎嚇一跳,馬上縮回去,叫停改革,並罷范仲淹的官。此後,朋黨之爭一直困擾北宋,直至滅亡。

馮敏飛 著 華夏出版社

《歷史的季節:讀史當明勢》對中國14個長壽王朝建國70年曆史節點進行切片式分析,讀史明勢是這種歷史長鏡頭、縱向切片式觀察分析中國歷史的自然結論。

作者馮敏飛對歷史複雜性的冷峻思考、對中國古代政治興衰和傳統文化積弊的慎思與明辨才妙趣橫生而又發人深省,在璣珠妙語和另闢蹊徑中感悟歷史的滄桑與魅力:孔子的籠子從1.0版到4.0版,強而無韌的秦王朝,隱士之多與少,武則天那無字碑該補何字?“婦人之仁”與“明主之仁”,皇帝被後儒越寵越壞了,史上的“貿易戰”等等,遍地金甌,蘊藉風流。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