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涸轍之鮒

“涸轍之鮒”這一成語中的“涸”即乾的意思,指水乾涸了;“轍”即車輪碾過的痕跡;鮒:鯽魚。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在乾涸了的車轍溝裡的鯽魚。比喻處於極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語出戰國時都於睢陽的宋國人莊周的著作《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這一故事是說:莊子家裡貧窮,傳說當時父母又生病,家中斷炊,莊子無可奈何,不得不出外借糧。他與宋國的監河侯是熟人,監河侯以往不斷找他討教學問上的事,覺得監河侯是可求之人,於是他就去監河侯家去借糧米。監河侯雖然富有,卻很吝嗇,聽了莊子的來意,覺得直接說不借給的話不體面,便說:“可以啊。我馬上要收到租金(統治者在自己的領地裡向老百姓收取稅賦、租金等收入)了,等我收了租金,我借給你三百兩金子,好嗎?”莊子聽了很生氣,臉都變了色,迴應說:“我昨天來,在路上聽到了呼喊的聲音。我環顧四周,看見乾涸的車轍中有一條鯽魚。我便問它,說,‘鯽魚啊,你這是做什麼的呢?’鯽魚回答說:‘我原本是東海海神的臣子,沒想到落到了這一地步,到了乾涸的路轍裡,眼看就要沒命了。你救救我好嗎?有一升半鬥水就可以救我活命呢。你能不能救我呀?’我說‘可以啊,我去南方遊說吳、越的國王,引西江的水接你,可以嗎?’鯽魚生氣地說:‘我失去了平常所需用的水,現在沒有可生存的地方了,我只要得到一升半鬥水就可以活,可你竟然說這樣的話。這不是白說嗎?你還不如及早到乾魚店裡去找我!’”

莊子說罷就氣沖沖地離開了監河侯。莊子寫書總愛以寓言的形式,後來他就把這一實際發生的故事寫進了書裡,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看法。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地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家,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令人傷心,更不要幸災樂禍。同時也諷刺世間有些人不從實際出發,做些無效的事。鮒魚的回答也可以用“遠水解不了近渴”來概括。

莊子是一個大學問家,他的著作多被後世視為經典,影響極其深遠,後來的人們有的便以他書中的道理為遵奉,他書裡的故事往往發人深省,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意義。由於《莊子·外物》中的這一故事,後來人們在比喻極度貧困、急待救濟的人時,就用“涸轍之鮒”來形容。

“涸轍之鮒”也叫“車轍鮒魚”,或簡作“涸轍”“涸鮒”。同源的典故還有:涸轍枯魚、涸轍之鮒、涸轍魚、涸轍鮒、涸魚、涸鱗、涸鱗去轍、窮轍、窮轍鮒、窮鱗、索枯魚、肆鱗、臥轍、轍中枯、轍中魚、轍中鱗、轍鮒、轍鮒憂、轍鮒涸等。

在請求借錢援助時,有人就用“斗升之水”這樣的詞兒;感謝救了窮困之急,就說是“幸蘇涸轍”。後來的詩人和作家在詩文中常用這些典故,如:唐朝大詩人李白的《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一詩中有“涸轍思流水,浮雲失舊居”,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有“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宋朝司馬光的《西臺詩二十四韻》中有“涸轍猶蒙潤,寒灰免附炎”,明朝張煌言的《長鯨行》中有“跳梁寧復昔睚眥,涸轍應憐舊饕餮”,當代作家葉聖陶的《窮愁》中有“豈久處涸轍,貪鄙漸萌,乃欲為此一擲,以冀非分耶?”等。(8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黃帝內經》到底講了什麼,被奉為至道之宗,醫家祕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