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健康長壽,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中國是研究養生術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養生理論,這在《周易》、《黃帝內經》、《老子》中都可以看到。

《黃帝內經》說:“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並揭示出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雖然此書寫於兩千年前,但書中所描述的酗酒縱慾、追逐享樂、耗散精力、透支能量的生活方式,竟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可見人性的弱點,並未因歲月的流逝而發生絲毫的改變。

儘管兩千年前的人,已經知道如何調養身心,健康百歲,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幾千年來,終其天年的人可以說寥寥無幾,正所謂:知易行難。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懂得養生之道,更在於奉行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養生醫學經典,充滿了健康的智慧,其中涉及大量的自然健康理念。由於《黃帝內經》是從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衍生出來,因此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將人置於天體運動、氣候變遷、社會環境、生存條件中來觀察,把自然界與社會的各種因素考慮在內,形成了完整而獨特的養生理念,並將天、地、人作為一個整體,注重人的生活習慣、思想情緒以及外部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它的養生原則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陰陽平衡。

《黃帝內經》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個人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受著天地自然的影響,自然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會影響人的健康,自然中的六氣一一風、寒、暑、溼、燥、火是導致疾病的外在原因。這同道家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所以《黃帝內經》在養生上,強調天人一體,主張人必須隨四時變化來調整自己。“天人合一”思想對東方人影響很大,但是與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卻大相徑庭,不過近些年來這一思想卻正在改變西方人的觀念。

《黃帝內經》認為,人的情緒一一喜、怒、憂、思、悲、恐、驚是導致疾病的內在原因,所以它不僅重視身體的鍛鍊,也非常重視精神的修煉。中國道家文化講究兩個東西:性與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就是我們常說的心靈;命就是肉體的生命,也就是我們的身體。

所謂的修身養性,就是調整自己的心靈與身體,以求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如果思想用得太過,就會妨礙養性;身體用得太過,就會妨礙修身,淡泊寧靜,就是為了養性情。《黃帝內經》認為,陰陽平衡的人オ是健康人,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了平衡,而養生的目的就是求得身心的陰陽平衡。

這一健康理念深受道家思想影響,老子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就是說天地萬物都有陰陽,要達到和諧狀態,必須陰陽調和。陰陽平衡是萬物的理想狀態,也是生命的健康狀態。

在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繁衍生息中,《黃帝內經》曾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它的養生哲學,體現了極高的實用價值,被中國曆代醫家視為醫學的聖典。《黃帝內經》提出了著名的三大養生原則:“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避邪不至,長生久視。”

意思是:人體養生應該根據四季氣候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生活起居;情緒的穩定與內心的平和是養生的關鍵,人體陰陽的平衡是健康的保障。只有身心平衡、恬淡虛無、起居有節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人遠離疾病、健康長壽。自然養生醫學,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700年前,歐洲鼠疫暴發,四分之一的人被奪去了生命;中國也曾有過大範圍的瘟疫流行,但從未像歐洲那樣慘痛,這同中國古代中醫藥文化是分不開的。然而,在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到細胞分子水平的今天,去了解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還有意義嗎?中國古代養生醫學是否已經過時了?許多人開始對此產生疑問。一項對中國大學生的隨機調查發現,75%以上的大學生不知道《黃帝內經》為何物,也有個別學生說“好像是金庸寫的武俠小說”。

近年來,殘酷的現實已經讓人們逐漸意識到,醫學並非是萬能的,人類真正能治癒的疾病並不多,特別是許多慢性病,一旦形成就很難治癒。如果我們能更早地重視養生,將重點放在預防上,相信今天世界上的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會低得多。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1世紀的醫學,不能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領域,而應該以人類健康為主要研究方向。”這似乎標誌著現代醫學在觀念上的根本轉變,正在由治療為主的醫學模式,轉向預防為主的醫學模式。

讓人震驚的是,《黃帝內經》在兩千年前就提出了預防為主的思想,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意思是:最好的醫生,善於治療未成形的病,如果等到疾病已成,再去用藥物治療,就好像是口渴了以後再去打水井,那不是太晚了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治未病”是《黃帝內經》最重要的治療原則。《黃帝內經》認為養生比治療更重要,這一健康理念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來說,都應該是非常超前的了。

《黃帝內經》深入探討了養生、醫道,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它不僅將人與自然看成一個整體,強調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更是將人體內部器官也看成一個整體,提出要協調好人體內各部分的平衡。

現代人由於過度征服自然,導致了生態失衡、環境汙染,已經危及到人類安全,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必須與自然界和諧共生,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樣,現代醫學由於過度征服疾病,導致了醫源性疾病的泛濫,許多人沒有死於疾病,卻死於醫藥的傷害,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創造真正的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天人合一既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現代的生命自然觀。

《黃帝內經》將人體陰陽平衡(自我穩定)和天人合一(對外適應)看作生命健康的兩個重要條件。這一產生於兩千年前的生命健康理念,同現代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不謀而合。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組織法》序言中,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身體,心理與社會適應之完全健康狀態。

那麼《黃帝內經》對於潛心中醫學研究與傳承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就像武功祕籍一樣的存在!

《黃帝內經》作為中醫四大經典之首

肆虐人間幾千多年

已經成為一種傳說

據說只要能山路十八彎和健康扯上關係的事

不提《黃帝內經》

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從古至今

有著不計其數的醫學家、養生家

把《黃帝內經》作為必修課

頭懸梁錐刺股也要苦讀

每個人都會從中得到不同的靈感

受到不同的啟發

然後投稿發表個《黃帝內經》註釋

作為“名醫”的投名狀

那逼格就類似於現代

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重大發現

幾千年來,《黃帝內經》一直是炎黃子孫尋求養生祛病之道的寶藏

用黃帝與岐伯兩個老頭的名字開頭

中醫也就稱之為“岐黃之術”

咱們以前介紹過,《黃帝內經》分為

《素問》和《靈樞》兩個部分

按目前的通行版本

《素問》有二十四卷、八十一篇

《靈樞》有十二卷、八十一篇

咱今天就先來聊聊《素問》到底講了啥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

這三大終極課題

無數大咖窮其一生都未能解答

據說一旦成功

人生便可以進入自由境界

作為中醫的理論起源

《黃帝內經》就像這位大爺一樣

在孜孜不倦的告訴我們

病是啥?病從哪兒來?病往哪裡去?

要明了這幾大問題,咱得先從基本概念說起

陰陽

陰陽是一種分類方法

世間萬物都可以貼上陰陽的標籤

凡是具有向上、向外、運動、溫暖等特徵的

事物或現象,都可稱為陽

凡是具有向下、向內、靜止、寒冷等特徵的

事物或現象,都可稱為陰

陰陽之間不可割裂、互相依存

就好比

沒有地,天就沒有概念

沒有冷,熱也無法感知

沒有下,上該如何劃分

沒有女人,咱們男人沒有卵用

了解完陰陽,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位老大

他是黃帝內經大爺心中的男一號,

號稱是“”地球陰陽變化的守護者,自然法則的男神,

他就是“道”!

這位叫做“道”的老大脾氣不太好,他的信條是

“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死生之本也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換成大白話就是

老大要你照著做的地球陰陽變化法則生活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養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謂蕃秀,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養長之道也

秋三月,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養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養收之道也

老大的春夏秋冬四季規律

是為了更直觀的說明陰陽變化

對應到每一天

則有早上、中午、下午、夜晚的順序

對應到人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

人的四季也有少、壯、中、老的更替

所以老大要你照做的

是根據自己身體的四季狀態

參考自然天地中時間和空間的陰陽

來休養生息

這才叫真正的“天人合一”

譬如一個20多歲處在人生夏之狀態的小鮮肉

在海南島雖然12月,但氣溫仍30度的晚上

喝啤酒吃燒烤把靚妹

這絕對是順應天地啊

對於“道”這位老大

黃帝內經大爺總結說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陰陽反做,病之逆從”

大爺要告訴你的是

第一個終極問題的答案

病是啥?

大爺告訴你一個重要概念

病是逆,即人體正常的運轉規律受到干擾破壞

病毒、細菌,甚至你老了腰痠眼花都不是病

即使他們在體內攜帶

只要不作亂,也可以和平共處

“道”這位老大認為叫事兒的主要是這些

各種縱慾

各種過勞

各種糾結

各種不服

結果就是“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

換成大白話就是

身體垮了!

然後

“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

身體機不能正常運轉,出現障礙

或是致病物質趁虛而入,作亂身體

這就是大爺告訴你的

第二個終極問題的答案

病從哪兒來?

大爺又告訴你個重要概念

命苦不能怨政府,點兒背不能怪社會

生病了,不是病菌太狡猾,而是身體太無能

中醫致病的法則

不在於“殺滅”

在於利用人體對於疾病的抗病趨勢

因勢利導、順水推舟

這就是大爺要告訴你的

第三個終極問題的答案

病往哪裡去?

排病有向上趨勢的,可以用吐的方法

病在下部,就近利用大小便引出來

病在淺表的,就用發汗的辦法

病在腹部漲滿的,就可以瀉它出來

身體裡有積聚物的,先化開再瀉下

根據病的不同位置和排病趨勢

利用人體不同的通道排出去

這就是中醫治病的大智慧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身體抵抗能力強

所以養生絕對不是

沒事吃補藥、按摩、艾灸、排溼

而是順應自己的四季狀態

根據自己的能力生活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秋刀魚之味》:一首關於衰老、孤獨和等待的敘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