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關於蜀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句莫過於李白在《蜀道難》中所寫:“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詩中的蠶叢及魚鳧是古蜀國的第一代和第三代王。從“開國何茫然”這句話不難看出,當時的古蜀建國還是很不容易的!

唐代李商隱的《錦瑟》,想必大家也很熟悉吧!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本詩中的望帝,即是古蜀國的第四代蜀王杜宇。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

今天帽兒郎帶大家一起走近古蜀國。

傳說蜀人起源於蜀山氏,從蠶叢氏稱王開始,歷經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氏族的統治。約前11世紀,蜀國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爭,為“牧誓八國”之一(這是記載中的事件,具體真實經過有待考證)。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為帝,號望帝。杜宇在位時期,遷都郫(pi 二聲)邑,教民耕種,開疆拓土,使蜀國成為西南地區的大國。

約前7世紀,杜宇氏禪讓於鱉靈,建立開明王朝,號叢帝。從前451開始,秦蜀兩國圍繞南鄭(漢中)展開了長期的爭奪戰,至前387年,蜀國最終奪回南鄭。前367年,開明九世徙治成都,始立宗廟,複稱蜀王。前316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惠文王乘蜀國與巴國、苴國交戰之際,遣張儀、司馬錯沿石牛道伐蜀,蜀王開明十二世戰敗被殺,古蜀國滅亡。為了區分後世以蜀為國號的政權,一般稱先秦時期的蜀國為古蜀國。

傳說蜀人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們沿岷江流域南遷進入四川盆地,並在成都平原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蜀地文明分為幾個時期:蜀山氏、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其中蜀山氏、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實行奴隸制;開明氏為封建制王朝。

《華陽國志·蜀志》記載:黃帝之子昌意取蜀山氏之女昌僕,生子高陽,是為帝嚳,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禹會諸侯於塗山(位於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的山峰,距懷遠縣榴城鎮東南3.5公里,淮河東岸,與荊山隔河對峙。相傳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導淮,並娶塗山氏為妻(中國第一代封建帝王啟的母親),於此留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諸侯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夏桀十四年,命扁帥師伐岷山氏,岷山氏獻二女琬、琰於桀,導致桀不再寵愛妹喜。

跟上篇講述古巴國一樣,古蜀國的來歷也頗有淵源,而且這種淵源總會聯絡到華夏族的分支上來(個人看法)。古蜀國的第一代王是蠶叢,他最早生活在岷江上游地區,後來南遷到成都平原,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建立了古蜀國。

蠶叢這個人,是位養蠶的行家裡手,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樣向前突起,頭髮在腦後梳成“椎髻”,衣服樣式向左交叉。

蠶叢的最大功績是教民種桑養蠶,因此百姓尊他為“蠶叢王”。

出土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書中有關蜀人始祖蠶叢“縱目”(兩眼球凸出眼眶外約30cm)

《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傳說蠶叢是第一個將馴養家蠶的人,蠶叢生活的年代應當遠早於周朝,為商代早期蜀部落的首領,蠶叢死後蜀人為其建造石棺槨。

第二代蜀王叫“柏灌”,柏灌是一種鳥的名字。六朝《文選·蜀都賦》、宋朝《太平御覽》皆雲蜀國“次王曰柏灌”。 商王廩辛打散了蠶叢氏部落,蠶叢氏首領被射殺。

由於不堪長期征戰,一部分人隨著一位青年重新進入今四川盆地,以躲避戰爭。他們來到一處有河流流經的柏樹林(今彭州)落腳,在青年的倡議下改稱部族為“柏灌氏”,也有專家認為“柏灌”源自泊灌,意為該部落人民善於種植。

位於成都的柏灌之墓

第三代蜀王叫“魚鳧”,魚鳧是一種水鳥的名字,即魚老鴰(gua),本是一種捕魚的水鳥,這是古蜀魚鳧部落崇拜的圖騰。第一代蜀王“蠶叢”的主要功績是教民種桑養蠶,魚鳧主要的功績便是教民捕魚。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

關於魚鳧王,還有一個美麗悽婉的傳說。

花鰱姑娘受蠶叢先王的旨意與魚鳧王結為伉儷,新婚之夜魚鳧王后嬗變為花鰱魚,由此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三載之後魚鳧王為拯救百姓的苦難,與水怪決一死戰,最後嬗變為魚鳧鳥(魚老鴰)與自己的心愛的花鰱王廝守永遠。

魚鳧時期的青銅器

“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蜀王本紀》)”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華陽國志》)還有一個版本的《蜀工本紀》則說:“(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之於湔。”

第四代蜀王便是文首提到的杜宇,人稱"蒲卑",號“望帝”。公元前1045年建立了古蜀第一個封建制王朝,定都魚鳧城,其時代大概是戰國中期。回顧了前面幾任蜀王的功績,杜宇最大的功績是教民務農,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有一年,蜀地遭遇特大洪水,望帝率領百姓避居到長平山上,一時無措。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來了一個叫鱉靈的人毛遂自薦,說自己有治水的良策。杜宇愛民心切,立馬把治水的重任交付給他。最後鱉靈不負眾望,率領百姓鑿通巫山,被阻塞的江水透過巫峽向東流去,最終匯入大海。

水災平息,望帝大感欣慰,就把王位讓給了鱉靈,鱉靈稱“開明王”。讓出王位後,杜宇離開國都,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死後化為杜鵑鳥,每到春天就會不停地啼叫,提醒自己的黎民該播種了。所以蜀地也稱杜鵑鳥為“杜宇鳥”或者“子規鳥”。

杜鵑鳥鳴聲淒厲,所以又有了關於杜宇的另外一個傳說。

地點仍然在岷江。傳說這裡有一條惡龍,經常引發洪水。惡龍的妹妹特別看不慣自己的兄長如此為非作歹,一直勸說哥哥向善,無果,反被惡龍囚禁在鐵籠中。 有一個叫杜宇的獵戶,得緣遇見仙人授以一支竹杖,用竹杖打敗了惡龍,救出了龍妹。龍妹幫杜宇治理水患,兩人結為恩愛夫妻,杜宇也被人民擁戴為王。

杜宇還是獵戶的時候有個朋友,曾經一度交好,後來還做了杜宇的臣子。此人心術很壞,暗自和惡龍合謀,誘騙杜宇進山,將其囚禁起來,霸佔了王位,還想霸佔龍妹。

杜宇最終死在山中,靈魂不滅,化作杜鵑鳥,飛到宮中圍著龍妹飛舞啼鳴。龍妹因此悲傷而死,靈魂也化作鳥兒跟隨丈夫而去。

這個聽起來是不是比上文中的務相和鹽水女神的故事甜蜜許多,雖然結局也是一樣的悽美。

瀟瀟暮雨子規啼

中經數世,奴隸制國家時期

您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1.縱觀全文,古蜀先王們為了自己的黎民,付出了許多。蠶叢王教民種桑養蠶、魚鳧王教民織網打魚、杜宇王教民務農,不難看出此三代蜀王均以大力發展農業為主。

2.關於第二代蜀王“柏灌”的名字,歷來有多種說法。比如除過文中所提到的,還有書籍《蜀王本紀》記載的叫“柏濩”(音貨)。

3.《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這個“目縱”的意思就是指“雙瞳”。

18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奇怪的習俗,小孩子為什麼要“剪胎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