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十九世紀法國大作家雨果寫完《悲慘世界》後,就把書稿寄走了,但是好久沒有迴音,他寫信去詢問,信中只寫了個“?”。出版社回信了,拆開一看,全信只有一個“!”。不久,震動世界文壇的鉅著問世了。雙方的通訊雖然都寫了一個標點符號,可是互相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這件事被人們傳為佳話。 時間已經過去一百四十多年,人們還沒有遺忘這件小事,說明它在現實生活中還有意義。不知何故,有些人似乎總是喜歡“長”,不喜歡“短”。一寫文章洋洋萬言,好像越長越顯得有學問;一做報告就是半天,彷彿越長越證明有水平。其實,這全是誤會。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現在,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時間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越來越強。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益。人們希望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東西。但是,君不見領導在臺上作報告,滔滔不絕,長達幾個小時,臺下的聽眾早已昏昏欲睡。君不見某些作者的“大作”大而無當,長而不準,恰似小腳奶奶的裹腳布,人們望而生畏。 當然,“鶴脛之長,斷之則憂;鳧脛之短,續之則悲。”就拿文章來說,如果確是有血有肉、形神兼備的長文,讀者也會愛不釋手,玩賞不已的。不是嗎?像屈原的《離騷》那樣的長篇抒情詩,長而有神,經世流傳,讓萬人吟誦。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善於創造生命奇蹟的沈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