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

人生所有既定的當下,都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而掌握好壞的根本,則是蘊藏在自己能夠平衡當下的智慧之中。

不管是一個人本身具備的特質或者是擁有高於常人的優勢,都需要用恰當的智慧平衡其存在的狀態,才可能出現好的結果。

比如說人生的聰明,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聰明,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反之則會給自己帶來問題。

因為聰明是人生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最後未必真的能發揮好的作用。

其一,聰明必須用在造福於人的條件上,不僅僅可以造一己之福,也需要造大眾之福。

但是當聰明放在心術不正的人身上,把聰明也用在了不正當之處,不僅會讓自己遭受災禍,也會害了芸芸眾生,而關鍵的地方則在於,世間因為利慾薰心而不擇手段者比比皆是。

其二,世間有很多聰明人,通常也會因為賣弄過頭而給自己帶來問題,比如說曹操手下的楊修。

這兩種狀態,都是因為不能正確平衡聰明這筆“財富”在人生中所佔據的分量和存在狀態,才導致的惡果。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擁有聰明的優勢,而是擁有正確對待優勢的智慧。

在《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只有拋棄小智慧才能發揮大智慧,只有去掉自以為善的心理,才能體現真正自善的本性。

莊子非常擅長用借喻的方式來闡述“道”的智慧,比如莊子藉助越王勾踐的故事,闡述了高於世俗機巧的大智慧。

勾踐兵敗之後帶著三千兵士棲身於會稽,這個時候就是文種幫助勾踐出謀劃策,才讓勾踐保全自身性命,並且蟄伏數十年,最後用數十年臥薪嚐膽的生活,換來戰勝夫差的結果。

但是遺憾的是,文種只知道失敗之後如何生存,但是卻不知道成功之後自身存在的災難。

當勾踐戰勝夫差之後,同樣和文種一同輔佐於夫差左右的范蠡選擇功成身退,帶著西施泛舟西湖,而文種卻因為貪圖到手的富貴,最後被越王勾踐賜劍自盡。

所以對於一個擁有優勢的人來說,優勢不僅是成就他的根本,很多時候恰恰也會成為使他覆滅的根源,就是因為他太過於依賴自己的優勢。

二、

而對於“聰明”人來說就是如此,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能夠運用自己的聰明,而是在運用的同時懂得收斂,讓聰明適度地存在於生命之中。

比如蕭何為了避免劉邦猜疑而廣置田園,唐朝郭子儀為了防人閒話而廣開門戶,他們這些“裝瘋賣傻”的行為,都是用收斂聰明優勢的方式,以求最後得以保全自身的智慧法則。

《圍爐夜話》之中有一句話,叫: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把聰明才智用在不該用的地方,還不如一輩子都謹守於拙;不加選擇的結交朋友,還不如整天閉門讀書。

因為聰明而好賣弄者比比皆是,而因為過度賣弄機巧而反受其害者,更是隨處可見。

吳王渡過長江登上獼猴山,一群猴子看到他都驚慌地逃跑,但是有一隻猴子不但沒有逃跑,反而從容地抓住樹枝騰躍,向吳王展露它的靈巧。

吳王就拿箭去射它,這個猴子敏捷地躲開飛箭,吳王又讓隨從一起去射這隻猴子,最後,這隻獼猴手握著箭死去。

吳王就回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樣一句話:“這隻獼猴誇耀它的靈巧,還倚仗敏捷傲視我,最後落得一個喪命的下場,要引以為戒,不要用驕橫的態度待人啊。”

顏不疑回去之後就拜董梧為師,去除了驕傲的毛病,拋棄了奢侈而辭去榮華,修德三年之後,國人都稱頌他。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犯和猴子同樣的錯誤,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優勢能夠為自己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而我們所做的只是拿這個優勢來刻意炫耀自己,或者依仗某一方面的優勢,故意擺出驕狂的態度,但是可笑的是,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驕傲狂妄都是給自己帶來問題的根本。

我們所炫耀的恰恰是能夠葬送自己的,這也是我們引以為戒的地方。

不要因為在眾人面前炫耀自己而引來災禍,這樣才能真正擺脫“聰明”帶來的問題。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考古人員發現神秘文物,其形似外星人,這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