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活著,縱觀言論是各有各的說法,但在我的體會看來活著不是孤立的,比較認同的一句名言,就是“我思故吾在”,活著的思考也是思考地活著,活著的最好體現無疑是持續的思考。古人有云:“朝聞道,夕可死”的志願,可見,人生在於悟道,也惟有悟道方能給自己點亮一盞明燈,從而,不至於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己生活和努力的勇氣。道德經開場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網路的飛速發展,大道理隨是處可見,但彷彿聽起來意趣橫生,唯獨道理易懂,知行難成。歷經了許多體驗和感悟,突想寫點什麼,未曾想過言傳訓教,但求成文歸納,以作定校!

道可道,非常道!其實道還分你的道,我的道,他的道,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志同方能道合。大千世界,茫茫眾生,各有各的五行,活著的環境和條件都是各不相同,都說:活在當下,又豈能不想明天!畢竟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才是道理。當下不同,那別人的道又豈能是我的道呢!只有靠自己的思考並加以自己的總結,才能成為自己的道,才能成為自己的方向,才能成為指引自己的一盞明燈。很多道理之所以稱之為心靈雞湯,就是聽起來很對,但治標不治本,猶如過往雲煙,往而不可得,空悲切!豈知自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一切的關聯如不尋根究底,又怎能察悟自己的人生之道呢?

年少求學時,名言經典學至無數,經歷半生方知傳統文化有很多精髓未加運用,就如學了知識沒學文化,心靈雞湯就是知識,學了知識不能為己所用,可謂遺憾,思來不僅自汗!或許也是當前的教育事態導致的吧?學語文沒學透,老師也沒講透!如名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不以致用,或許這個學就沒學透!究其根源,就是沒有思考,思考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含義,而是深究與之之間的關聯,就如“文化”需要聯合實際形成成文變化才是文化,沒有思考是肯定做不到的。記得以前有句流行的話,叫“學好數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以前以為數理化,就是數學、物理、化學,現在想來真是好笑,在這句話的誘導下自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理科,真的是學了數理化了!後來工作思考了才知道,數理化是文化的代表,出自易經的三個內涵:易理、變化、定數!易經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易理經過幾千年來,其中的道理依然是有據可循,參照實際環境的發展趨勢,一切因果自有定數,那麼對於未來的好壞就可預測,所以不管在哪裡都不會感到害怕。我想,這樣的解釋是否更加貼切呢!

傳統文化的精髓舉不勝舉,擺在那裡是知識,學會運用是文化,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它有參照使用的價值,不同時期,不同情況,可以指引我們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享天年”就是一種人生格局,也指引我們要做的選擇方向!含義我不作解釋,我思考孔子說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我的觀點是孔子在告訴我們人生需要格局,需要建立人生的階段目標,人生的階段態度!活著需要有目標方向,清晰的人生目標收益終身,因為整體性和階段性是分不開的,沒有整體性就沒有持續性,沒有階段性就容易迷茫方向!“不知死者亦知生”“不圖一世者,不足矣謀一時”或許就是古人點化後人的名句哲理!

思考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再好的靈丹妙藥也需要消化吸收,消,我認為是要取捨; 化,是關聯統一; 吸收就是學以致用。人生百態,世事無常,唯有透過不斷的經營才會有好的呈現。經是導向,格是方法,局是狀態,所謂因果相生,難易相成,根據客觀實際的情況,在正確導向下形成的狀態,謂之“營”!任何的事情都需要經營,也只有不斷經營才能有持續性的發展,思考的過程也是如此!思考的經營不是體力含義上的經營,而是持續悟道的過程!論語中指引的方法是,“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現代人的困惑,深究原因還是身體跑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智者皆知,生活終需要有靈魂安放的地方!人生孤獨論我並不認同,思考是有意識能量的,相信會有更多有同樣思考的人,會因為能量的吸引走到一起,人生也就不再孤獨,更會感覺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愉悅!

活著很簡單,不簡單的是思考的活著。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安何處?或許才是活著的意義!

觀者共勉!

古夕山人

記於2021年初春

12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周朝分封制下的社會等級固化和孔子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