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們常說古代封建社會,實際上,真正使用封建制度的朝代,也就是夏商周三代。西漢初期是分封制度和郡縣制度並行,後來經過七王之亂以及武帝時期採用了主父偃的“推恩令”削藩,從此以後,分封制就慢慢變得有名無實了。

孔子所生存的周朝,就是封建為主要政治制度的時代,所謂封建,就是封邦建國。按照周朝的政治制度,天下最高的統治者為“天子(天之嫡長子)”,代天牧狩萬民,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但天子能力再強,總是一個人,不可能治理得了那麼大的天下,所以,天子分為若干個小的邦國,任命親族或者能力強的親信擔任國主,治理所屬的範圍,這些國主,就是諸侯,是王公。諸侯上奉天子,下理萬民。

同樣,諸侯再將自己所屬的國土分封給自己的親族和親信,這些人,就是卿和大夫,是貴族,所屬領地叫做采邑或者食田,後世多稱為食邑。

西周時期初期,天下還是蠻荒之地多,交通不便,這種分封制度,能夠使天子有效的統治天下,用諸侯牧守四方,拱衛中央,天子垂拱而治。並且,對於蠻荒之地進行開發,是很適合當時的情況的。

隨著一代的人的出生、成長,對於土地的開發一步步擴大,漸漸地,部分原本互不接壤領土開始接壤,部分自給自足的領地,無法滿足發展需求,

於是,衝突就一點點地發生了,由小的衝突到大的戰爭,由根據禮法的戰爭到無所不用其極的戰爭,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來臨了。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貴族失去了土地,加上有的貴族子弟無法分封到土地,但是他們都接受了教育,有知識,有文化,於是,他們遊走各國,在各級領主門下出仕或者當食客,這些人,就是“士”。

士往下,就是平民了,那時候,也分“城裡人”和“鄉下人”,住在城裡和住在城外的,是不同層級。除此之外,還有身份最低下的奴隸。

那個時代,階級分明,並且固化,王公貴族一直是王公貴族,即使偶爾沒落了,也能成為“士”,透過自己的努力,有一天可以再成為“貴族”。而平民百姓,就永遠是平民百姓,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

就在這樣一個時代,孔子這個“異類”出現了。他也是貴族出身,祖上是殷商王室,父親是魯國大夫,雖然孔子因為種種原因,不被家族所看重,但作為貴族之後,他還是接受了教育,識文字,知禮儀。

長大之後,學有所成的孔子,第一個提出了“有教無類”的理念,創辦私學,打破了一直以來的貴族對於教育的壟斷和禁錮,把知識傳給了平民甚至奴隸,讓他們有了“翻身”的機會。

孔子的這個舉動,對於生活在周朝社會底層的人,就像無盡黑暗中的一束光,帶給他們希望。孔子的學生中,有平民,有商人,有匠人,各行各業,孔子都不歧視,耐心傳授他們知識。孔子這種打破階級的勇氣,稱之為“偉大”的讚譽,一點都不為過。

很多對於儒家瞭解不深的人,對於儒家禁錮思想,歧視婦女商人手工業者,迂腐不堪深惡痛絕,於是開始罵儒家,順便把孔子這位儒家的創始人也順帶罵罵。

其實對於儒家有所瞭解的朋友都知道,孔孟之儒、漢儒、唐儒、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儒家,其實是不一樣的。

孔子有著聖人的胸懷,以聖賢之心教化萬民,有教無類,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後世所謂儒家子弟,卻多是俗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解讀,曲解聖人之意,滿足自己個人、家族或者自己階層的私慾,背離了聖賢原本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不可能都是好的,對的,有其歷史的侷限性,但也並非那麼的迂腐不堪,相反,孔子的很多思想,放在現在,依然璀璨奪目。

“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必紛紛說魏齊。”曾經有位朋友拿這首詩問我,儒家不是講忠孝仁義嗎?那孔子為何不效忠周天子,而是周遊列國,去推銷自己的思想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文章的最後,我們就說說這個問題吧。前文簡單說過周朝的政治制度,層層分封,在周朝,下一級只需要向上一級效忠,而和上上一級沒有任何關係。

比如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向周天子效忠、進貢,諸侯再分封了卿大夫,諸侯所分封的卿大夫是沒有向周天子效忠的義務的。

而孔子當時的層級是“士”,出身魯國,所以孔子的第一效忠物件是魯國,魯國不用或者孔子認為魯國政治黑暗,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就可以遊走諸國以謀求實現政治抱負。

這是當時社會整體的價值觀,所以,孔子是沒有向周天子效忠的義務的。除非,周天子徵召孔子,封他為周天子的卿或者大夫。

14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禹寺考古現12米軍事環壕,夏朝前發生了什麼?上古真相脈絡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