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美篇,作者用詼諧的語言把自己耳聾後的遭遇說的雲淡風輕,有些讀者只看到了她的樂觀,但我卻深深體會到了一抹潛藏字下的無奈和心酸。
有時,我也會反話正說,把真義用調皮的文字深深藏起,不用心是讀不出的。
蟬鳴大家都聽過吧,那種夏日燥熱中無休無止的尖利的震顫會讓很多人苦惱不已,恨不得橫刀立馬,一氣斬個乾淨。如今,置身鋼筋混凝土的牢籠,那熟悉的聲音應該也變成回憶了吧。
但有一個人是幸運的,他從小就被蟬鳴環繞,從未感受過絕對的安靜,假如有,那也只能是心境層面的吧。
假如有一種疾病是自小就有的,那你就會那把它看成自身的一部分,不會有太大的痛苦。所以我的耳鳴多數時間是可以被忘記或忽略的,只有環境陷入寂靜,它才會突兀的跳出來。
但困擾還是有的,比如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能走神,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蟬鳴縈繞的安靜中,彷彿帶了厚厚的耳罩。這時候如果別人跟你說話,不是聲音特別大或者你特別專注,就會完全聽不見。有時會讓自己和別人很尷尬,畢竟誰都不想同樣的話被迫說上幾遍,有時話雖然說完了,但心意也就沒有了。
再有一個困擾就是經常聽不見自己的手機鈴聲,好多人會以為是我的鈴聲不夠響,其實除了偶爾設定靜音的原因,大多數時候聽不見是因為車間的噪音跟耳鳴產生了美妙的共鳴,把鈴聲隔絕了。當然可能也有我天生慢半拍的原因吧,有時設成振動也不行。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苦惱,為了疏解鬱悶,慢慢的撿起了擱置已久的文字,並發現了其中深藏的魔力,我慢慢學會了寫詩,寫散文,寫議論文。雖稱不上多好,至少讀來不惹人厭惡,這就足夠了。
寫詩一度成為我的最愛,並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認可,但是詩是需要激情的,日子太平淡了,也就沒有動力了。
如今選擇了這種自由的散漫文字,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詩是寫給知音的,外行讀來可能就像天書,但散文就不一樣了,人人皆可讀出自己的理解。
最後,感謝文字,感謝一直以來喜歡我文字的讀者們,不管我們時候相隔萬里或近在咫尺,透過文字,我們可以一起賞明月,一起譜雅韻,一起品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