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據《說文解字·巾部》記載,“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杜康是最先發明釀酒技術者,其技術名為“秫酒”。酒起源於杜康,現大名鼎鼎的五糧液,其別名為“杜康酒”。酒的誕生,是中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無論是為情為愁,或為喜為喪,酒早已是生活中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往今來,酒深深烙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與芸芸眾生的日常生活早已不分開。
酒的品種的繁榮發展,同時影響酒器的發展。中國古時飲酒容器有尊、壺、爵、角、觥等,如《韓詩說》中提及“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酒器種類豐富,其形狀、大小、外表的不同,讓其使用場所和盛酒量也不同,如尊是一種敞口的高頸酒器,爵則為一種溫酒的容器,《醉翁亭記》中的觥為盛酒飲酒兩用的酒器,後常被用來罰酒所用。除開以上種類各異的酒器,還有在古墓中發現詭異“酒杯”,怎麼喝也喝不空,X光一掃才知古人智慧。
1965年時,國家考古隊在南京市鼓樓區象山上,挖掘到東晉王氏家族墓,在東晉大臣王彬的墓中,發現詭異酒杯。東晉王氏為東晉年間擁有極高聲望的名門貴族,家族的興旺經久不衰,家族中多人位列高官,常年手握重權,前朝後宮皆有王氏家族之人,王家前後共出8位皇后,15位一品官,王家不僅在政治生涯中具有很大的貢獻,其在藝術文化領域也未缺席,最為著名的便屬王羲之,他是東晉年間著名的書法家,畫家,文學大家,是他將東晉的書法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歷史地位如此顯赫的王家,其家族之墓的考古價值不言而喻。這裡重點所提的是大臣王彬之墓,據《晉書》記載,王彬為人品行端正,樸素低調。他的墓是一個家族大墓,在1號墓中發現酒杯曾是王彬生前最愛把玩之物,杯形詭異,外形像一個大海螺,長約14釐米,高約10釐米,有一圈圈的紋路,看起來更像裝飾品。起初,考古學家並不知此為何物,這是他們第一次看見這個東西,最後查閱大量資料後才確定這是一種酒器,名為鸚鵡杯。據《格古要論》中曾記載:“鸚鵡杯即海螺盞,出廣海,土人琢磨,或用銀或用金鑲足。”
這個鸚鵡杯是中國歷史上後人第一次見到,又在河南省偃師市杏園村的一座唐墓中發現它的身影,高約為2.5釐米,口徑12釐米左右,可見鸚鵡杯較為稀有,造價工藝昂貴,非尋常人家可使用。還有在古墓中發現詭異“酒杯”,怎麼喝也喝不空,X光一掃才知古人智慧。
鸚鵡杯有一獨特之處,據說用其飲酒似永遠喝不完,李白的詩句就曾提及過,“鸕鷀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考古學家對此非常疑惑,鸚鵡杯裝酒怎麼喝也喝不空?於是將其透過x光掃描,終於發現其中奧妙。海螺中的各個腔室透過小孔相連,小孔擴大鸚鵡杯的容量,大約可容4斤酒,當其倒酒之時,由於小孔的連通,非一次性倒盡杯中酒,而是緩慢的一次一次慢慢流出,如此便和容易給人錯覺,感覺酒永無飲盡之時。
鸚鵡杯的精美造型和巧妙構思,讓人不得不拍手稱讚古人的智慧。古時的工藝品,皆是一手一筆完成的精美手工製品,無半點工業製造的影子,現手工匠人日漸稀少,在紀錄片《尋找手藝》中,部分手藝人年歲過高在接受採訪後便離世,連紀錄片的上映也未等到。紀錄片播出後,第一季的許多手藝就已失傳無法找尋,這些故事不免讓人唏噓,手藝人一生難成名人,而他手下的藝術品卻終為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