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

人要帶著敬畏心去生活,敬畏天道,敬畏因果,敬畏心中謹守的那一份原則。

因為人生的一部分災難和痛苦,都是源自於自身的毫無原則、隨波逐流。

當一個人內心沒有主宰,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時,也就是內在空虛乏力的同時,就需要向外在藉助一些力量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而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他所能借助的也不過是那些“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庸俗事物,例如金錢、名利,或者別人虛偽的吹捧等等。

這也是貪慾開始的地方,而貪慾是讓多數人痛苦的根本原因。

其二,就是對於一個內心沒有主宰的人來說,他的人生並不存在所謂的原則和底線,沒有自己可以堅定的立場和信念,就會輕易在貪慾的蠱惑下誤入歧途,走上邪路。

很多人之所以會因為利益或者某些原因而違背道德與法律的底線,就是因為他的人生沒有正確的價值觀,而世界擁有正確價值觀的人都不會由於主觀原因去犯這種錯誤。

所以說學會心存敬畏,用正確的價值觀堅守應該遵守的原則,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圍爐夜話》之中有一句話,叫: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跟。

讀書的時候要放開自己的眼界和心胸,做人的時候要把握必要的原則,和站穩應該有的立場。

讀書要有開闊的眼界,就是為了避免目光狹隘短淺,思維固化而使自己過度死守教條,否則無異於井底之蛙,讀的書越多,自己內心的框框越多,這個框框也會成為拘束自己發展的根本。

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靈活掌控,這樣的人才能悟到真知,知識對於他來說才是一個真正的加分項,這是讀書的智慧。

而做人把握原則,就是不可隨波逐流,沒有主見,當自己失去主心骨的時候,你離誤入歧途也就不遠了。

歷史上有一個《暮夜卻金》的故事,其中就講述了關於個人原則的問題:

在東漢時期,楊震出身於官宦世家,通曉經典,博覽群書,是當時的大才。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舉薦他為“茂才”,後來經過四次升遷之後,楊震順利做成了荊州刺史,東萊太守,這在當時也是升官很順的人生狀態,而最可貴的是,在這種狀態中成長起來的楊震,並沒有因此迷失自我,喪失任何底線。

二、

有這樣一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一次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經過昌邑,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一個人叫王密,這個人是由楊震曾經推薦為“茂才”的人,如今現任昌邑縣的縣令。

王密為了感謝楊震曾經的知遇之恩,在一個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去的時候帶了十斤黃金作為見面禮,一來表示楊震過去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二來也是想透過賄賂這位老上司,便於以後對自己多加關照。

而楊震當場就拒絕了這個禮物,並且說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這個時候以為楊震只是假裝生氣,說的客套話,便又說到:“暮夜無知者”,意思就是說:在夜裡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

楊震聽了就很生氣,說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不知。”

王密聽了之後,羞愧地走了。

《菜根譚》有一句話叫做:人定勝天,志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鑄。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力量一定能夠戰勝自然的力量,意志堅定可以發揮無堅不摧的精氣,所以君子當然不會被造物者所侷限。

人未必能勝天,但是人能擺脫世俗對自身形成的侷限,而擺脫侷限的根本就在於內心存在的主宰,以及對於規則的堅守。

君子看到富貴的時候,不會抱怨自己貧窮,反而會因為擁有仁德而感到富足;而小人看到功利的時候,往往會被功利誘惑的迷失自我,守不住內心的原則,就會隨著物慾橫流而隨意擺動,甚至會有攀緣附會之舉,如牆頭草一般可悲。

即便這樣的人能在短時間之內獲利,但是喪失原則讓他付出的代價,是他一生都無法彌補的遺憾,因為喪失原則不僅會讓他錯失人生大的發展,也會丟掉自己可憐的尊嚴。

在這世俗之中,一個人如果沒有內心正確的操守和堅持,很難塑造偉大功業,蠅營狗苟者擅長以圓滑處事,雖能以圓滑獲利,但最終也因內在空虛匱乏而毫無建樹。

所以在生活中才會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小人精於算計,但難以勝過天道,人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當他費盡心思地去獲取利益的時候,最後卻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而讓自己的小聰明葬送在道之規則的大智慧之中。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就是在於他在謀劃事情的過程中心中缺少主宰,為了眼前的利益或者俗世俗的價值喪失內在應該持守的價值觀,這也是人生悲哀的開始。

由此可知,人生具備一種敬畏心,堅守自己的原則,也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關於別人口中的“哲理的山路十八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