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昨天的文章跟大家聊到了大禹治水成功後,舜帝所放的四凶族建立的古國。在《證據學》上來說,這算是間接證據,不能算直接證據。破解夏朝的關鍵,還是考古學新石器時代文化期遺址。二里頭文化之前,河南嵩山周邊是新砦期文化。那麼,新砦期文化是不是就是遺失了的夏朝缺環呢?疑團重重。
關於夏朝,考古學發現和古文獻不吻合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關於夏朝,學術界和大眾圈的認知,無疑是不太一樣的。民眾對於夏朝是否存在的問題,除了少數民族虛無主義者外,都有強烈的認同感。但考古學界,需要做的工作則是老老實實地揮鋤頭,一鏟子一鏟子地挖出夏朝存在的證據來。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考古學上發現的二里頭文化,根據二里頭遺址的碳十四測年顯示,可以分為四期。時間跨度為公元前1735年到公元前1530年,共約195年。第一期的二里頭,僅僅是一個普通聚落。考古發掘證據顯示,第二期二里頭突然發達起來,似乎有很大一群人突然聚集到了此地。這個現象或許指向的就是文獻中所說的夏的遷都。
二里頭文化二期的年代,據碳十四測年顯示上限是公元前1680年左右。此時距離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推定的商湯滅夏的前1600年,只有80年的時間。姑且不論此時期二里頭的文明發展到了哪個高度,從前2070年夏的建立(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到前1680年某位夏後遷都於二里頭,夏朝遺失了的近400年時間和文明,去哪了?誰能回答?這個問題真的不能迴避。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還好考古學家們在二里頭文化之前,又發現了一個新砦期文化。何謂新砦期文化,先給大家做個科普:
“新砦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位於新密市東23公里劉寨鎮新砦村西部,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新砦遺址發現的"三疊層",即下層為龍山文化層,中層為新砦期文化層,上層為二里頭早期文化層,證明了龍山文化與二里頭文化之間確實存在新砦期,填補了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早期缺環的空白。”360百科《新砦期文化》
新砦遺址出土的陶器特徵,明顯和二里頭文化有較大差異,也有別於同地區的河南龍山王灣三期文化。
對於河南王灣三期文化的分期,目前有兩分法或三分法,把王灣三期文化分為嵩山以北的王灣型別,嵩山以南的王城崗型別(或稱煤山型別),郝家臺型別(社科院《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卷》有郝家臺型別無王城崗型別)。
新砦期文化就是早夏文化嗎?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由於新砦遺址發現的三疊層,學者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河南新密市新砦村這個地方,曾經先後被王灣三期文化王城崗型別,新砦期文化,二里頭文化佔領。
所以有學者認為:新砦期文化屬於夏啟。而王城崗型別最早的小城是大禹之父鯀所建。依據是史料上所說的“鯀作城”和“禹都陽城。”(真知堂注:王城崗遺址就是古人所說的陽城,至少到戰國時期還是如此)
如此簡單粗暴地從時間年代上把鯀,禹,啟和王灣三期文化以及新砦期文化聯絡起來,看似很完美,但問題出來了:
第一,陶器作為考古學界公認的區分不同文化型別的關鍵器物,三種文化(即王灣三期文化,新砦期文化,二里頭文化,下面均簡稱三種文化)有明顯的不同。
換句話說,如果三種文化分別是鯀禹,夏啟,夏桀的文化,那麼三代夏後來自不同的文化族群!他們都不是一族(夏后氏),又哪裡來的父死子繼,家天下呢?如果說夏朝也是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制,堯舜禹分別來自不同氏族,或許還能解釋三種文化分別屬於鯀禹,夏啟和夏桀。
第二,新砦期文化,前後延續上百年之久。如果夏啟真是大禹之子,如何解釋啟文化和鯀禹文化巨大的差異?
“新砦遺址可以分為王灣三期,新砦期,二里頭早期三個階段”《河南新密市新砦遺址發掘簡報(新)》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而新砦期的文化面貌,顯然是和王灣三期不同的。
“新砦遺址第二期遺存主要是由王灣三期和豫東地區造律臺文化構成,其中造律臺文化因素佔比接近80%,而王灣三期文化佔比不到18%。”(魏繼印,趙春青,耿廣響《新砦遺址,開啟早夏之門的鑰匙》)真知堂按:這種現象只能表明,此時期的新砦被來自豫東地區的造律臺文化人群佔領。
新砦遺址出土的東夷文化陶鳥距今3800年
由此可見,如果用《左傳》和《竹書紀年》中所說的“后羿代夏,寒浞滅夏後相”來解釋這種具有和王灣三期文化傳統巨大差異的新砦期文化繼王灣三期後佔據洛陽盆地嵩山南北一帶的現象,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第三,如果用后羿代夏,寒浞弒夏後相,建立有窮國來解釋新砦期文化,那麼這個時間段就不止史學界公認的“后羿,寒浞共四十年”!因為新砦期遺址上層已經出現了二里頭文化早期遺物,所以可以推斷,新砦期文化至少延續到了二里頭一期的上限,也就是公元前1735年前後。
如此,則從夏朝開始的前2070年-寒浞滅亡的前1735年之前,一共長達330多年之久。這和夏朝世系不符。
真知堂按:根據今本《竹書紀年》,早夏曆史是:大禹,啟,啟子太康,后羿代夏立啟子仲康,仲康崩立子相(古本無仲康),寒浞弒相滅夏,遺腹子少康滅寒浞中興夏朝。則后羿和夏啟之子太康同時代,寒浞和仲康之子相也就是夏啟之孫同時代。少康是夏啟的重孫,所以考據學多認為“太康失位,后羿代夏,寒浞弒后羿,弒夏後相,少康滅寒浞”這段歷史的時間跨度為四十年。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如此這般,矛盾就很明顯了。大禹到寒浞之滅,如果是王灣三期經過新砦期文化到二里頭文化一期,則時間跨度長達300多年。
但根據史料記載,則大禹到寒浞,僅僅只經過了禹,啟,太康仲康,相,寒浞五世六王!如果仲康,相,寒浞三朝共四十年基本上可信的話(從人類繁衍規律來看),前面的夏朝三王的、禹,啟,太康豈不是長達近290年嗎?這可能和常識不符合吧?
第四,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斟尋,根據考證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偃師附近。這樣問題又來了。如果把二里頭遺址視為夏桀的都城之一的話,后羿和太康所居的斟尋在哪呢?哪一座遺址能對應得上呢?
結語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今天的文章暫時就告一段落了,本來要寫的是大禹的大夏國,但開了個頭就用了近3000字,探索夏朝的事情還真是急不得。關於夏朝,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今天文章所指出的新砦期文化定位以及三種文化關係。
東趙屬於新砦期遺存
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真知堂發現,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撰的《中國考古學 新石器時代卷》對新砦遺址基本不提,僅把它視為王灣三期的一個遺址一帶而過。劉莉,陳星燦兩位先生著作《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對新砦遺址也避而不談。郭靜雲教授的《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 》也完美的避開了新砦期文化的內容。
夏朝的真相,或許就隱藏在王灣三期文化和新砦期文化前後興替的故事裡。
未完待續,此為發現夏朝真相文章系列第一節。
參考文獻:《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遺址發掘簡報(新)》、《新砦遺址,開啟早夏之門的鑰匙》、社科院《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卷》、王國維《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今本竹書紀年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