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初入官場時,舉止輕佻浮誇,做了不少荒唐事,在那個時候,沒有人認為他能成為清朝的中興之臣。
他的老師是當時的理學大師唐鑑,看他這樣的狀態,日後肯定會在官場上吃虧,於是就送她一個“靜”字,
並對他說:“最是靜字功夫要緊!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
曾國藩聽後,如醍醐灌頂,也覺非常慚愧,知道自己先前的種種輕佻浮誇的毛病,都是因為自己好動不好靜造成的,
於是他下定決心,在“靜”這個字上下功夫,循序漸進,改正缺點,超越自我。
為了真正能讓自己靜下來,曾國藩採用了倆種方法,第一種是靜坐,第二種則是寫日記。
曾國藩認為靜坐的重點是讓心靜下來,至於是否單盤,或是雙盤這都不是很重要,只要自己覺得舒服,能夠靜心就可以。
而記日記則是將當天的事情都詳細的記錄下來,當天內心的活動,以及經歷的事。最後在回顧日記中的事情,來反省自己的錯誤,
曾國藩也是擁有驚人的毅力,自他記日記以來,一直從1839年寫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堅持不懈長達三十多年。
他長時間的堅持與積累,用這倆種方法確實讓自己做到了心平氣和,
心緒平穩之後,曾國藩從之前的輕浮變成了後來的穩重,從之前的浮躁變成就後來的冷靜,正是這個靜字,讓曾國藩脫胎換骨,終成一代名臣。
現代社會,浮躁越來越多,是非也就越來越多,人們總是來去匆匆、忙忙碌碌,
這其實也是種不靜得表現,在這點上,我們也應該向曾國藩看齊,在寧靜中過濾掉凡事中的是是非非,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