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關於曖昧關係

無論是商業來往、交朋結友、男女關係還是其他,曖昧的本質都是沒有絕對情感上或利益上的高下之分。當一切攤在桌面上,往往面臨著這兩種結果,要麼是握手,要麼是掉頭離開。能夠亂中取勝者,都是善於利用曖昧關係的人,以時間改變空間去造就絕對的高下之分;能夠靜中取勝者,都是遠離曖昧關係的人,利用僅有的空間上絕對高下之分進行優良配置造就未來時空上的高下之分。除了男女關係或不應(價值判斷)長期曖昧外,其他任何關係或都應兩手並用,既要一定程度遠離曖昧關係,也要善於利用已有曖昧關係。

幸運的是有科技

如果各國沒有核捆綁或者威脅整個地球存在的戰略武器存在,現在的地球或正上演著屍山血海。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往往發生在某國盛世/它國弱勢之時,內部的革命戰爭往往發生在天災人禍窮亂之時。盛世的來源往往來源於經濟結構,盛世國侵略它國往往也不是統治階層私慾,而是被經濟結構倒逼,若不侵略則崩盤。幸運的是這個21世紀科技幫忙解決了絕多數糧草產出搬運和絕多數人基本所需。

利用好大腦比較困難的

能真正從外面把好東西放進腦海裡去,或者從腦海裡把真正的好東西給抓出來,都是件困難事。前者大腦得足夠開放,否則好東西進不去;後者大腦得充滿能量,否則短時間就得累。

冥想冥思

絕多數人的思考只有兩種方式,即無邊想象和邏輯推理。其實還有一種思維方式即冥想冥思,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大腦才獲得了真正的自由,不受"心臟"的干擾;此時獲得的東西最接近於"真"。

人的好與壞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所以有種人永遠踩著法律的紅線走著。貌似得到了世俗的功名利祿,然而考究其一生終老,精神那裡的世界似乎永遠沒有上去;精神上的苦痛和身體上的折磨往往是同宗同源來的。人若要變壞,太過容易;變壞後要獲得一切更是容易;然而人要變好,或太過於困難。因人之思維往往會形成定勢,人之行為往往會形成定局。

成長的最佳步驟

從精神世界趨於完整走向藝術世界趨於完整,從藝術世界趨於完整走向世俗世界趨於完整,這才應該是一個人成長步驟。然而人成長步驟多是反著來的,導致人在一生中遭遇的壞事和問題太多。所以教育的步驟首先應該是"幼童讀大書,成人讀中小書",表現在古代就是首先讓讀書人讀各種經書,如易經/道德經/金剛經類,而不是"人之初,性善."或"論語."類;表現在近現代就是首先讓幼童學哲學,而不是1+1=2或者"兩隻老虎."

教育與時代

教育往往也是根據時代的需要而設定的,初中讀政治書多講著"階級鬥爭/國家機器/暴力手段/剝削/價值"等等這些詞語,因為那時國家或時代尚處於大發展階段,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只有這種詞語才能刺激出人的精神力量,以對外界進行物質創造。然而現在去翻看初中政治,往往多寫著"思想品德/健康教育/人品人格"等,這些詞語都是針對著人內部世界,因為時代幾乎不再需要下一代進行創造,只需要福利或贊助"混吃等死"即可。

生死由命,富貴由天

預言家卡爾達諾預測了自己的死期,而後在預測的死期來臨時自殺終結。詩人海子把自身的死亡策劃進自己的詩篇中,完成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命絕唱。這些傢伙都太過於瘋狂,瘋狂得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倒不如江湖好漢那種"生死由命,富貴由天"那種觀念來得好。

精神世界比真實世界有趣

我想或許把較多人的頭腦撬開,觀看他們的精神世界,都比觀看整個真實世界來得更為有趣味。

相對時空與絕對時空

愛因斯坦夢遊,以為自己與光速同步,那麼"感受時間"就靜止了,從而得出了"相對時空"。殊不知在真實的宇宙裡,如果除卻個人或人類的感受,那麼宇宙又會回到了牛頓那裡的"絕對時空.";然而太過宏觀的世界與太過微觀的世界,用牛頓時代的理論去描述,又無任何意義。

商業世界的裹與鎖

無論什麼行業,消費者永遠是食物鏈的底端。若有矛盾時,如果按照正常法律程式走,來來回回時間/金錢/心理成本都太高了些,贏不贏先不說,之後好多事兒黃花菜更涼了。商業世界把每一個人都裹了進去,有的人被裹了一生,有的人被鎖了一生。

閒暇、安逸與勤勞

多數人觀念裡把閒暇當作不務正業,然而閒暇才應該是生命最安逸的狀態。然而為了求食,只有找到把閒暇與勤勞合二為一的工作方向且能產生成效,才既不負了生命閒暇又不負了世俗人生。

不信但擁抱

絕多數人總想著找到個信的東西,要麼是自己,要麼是外物;"自己是什麼"也不知道就開始信,"外物是什麼"也不知道就開始信。最裡層或是"既不信外物,連自己也不信;又達到了一種擁抱自己又擁抱萬物,不傷自己又不傷萬物"的境。

陣地戰與游擊戰

從人與人之間"打仗"的價值判斷來說,打陣地戰還是游擊戰?在自身角度難以判斷敵我力量絕對高低之分或恰認為敵我力量加權相當時,那就選擇陣地戰,既是對對手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如果認為敵我力量有所懸殊時,若強過對手當打游擊以儲存絕對實力,若弱於對手也當遊擊,以期打贏。

未完全態的克萊因瓶

如果我從地球向太空一直直線飛去,我想最終我又將從我後面穿過地球回到我的起點;我能意識到這一定是真實情況。然而"克萊因瓶"並不完全,完全的狀態又太難以想象;想象在這裡好像是行不通的,邏輯在這裡好像是隻能一定程度行得通。如何去描述和解釋這裡的狀態,也就把握了這個宇宙的真理。

感動與敢動

讓她人感動,她人應會變成"不敢動.";對於她人這是一種被動感受,她人往往只是被動接收,而缺少主動釋放。讓她人心動,她人才會變成"想動動.";對於她人這是一種主動釋放。讓她人心動,唯有讓她人對行為不可預測,刺激起其心的喜悅或怒火,才可稱之為心動。而後才會有關係,再後若是好關係才可能變成更好關係,若是壞關係才可能再讓其變成好關係。

窗內與窗外

從窗內看向窗外,能看見的一切都在後退;後退的不止有看得見的風景,還有那撲面而來又看不見的輕風。輕風拂過臉龐吹落汗珠,滴在檔案袋上浸起水印;水印逐漸擴大,開起一朵水花。然而眼前的水花和窗外的鮮花比起來,總覺沒有其好看;可惜鮮花向後退了去,車輛駛進高樓大廈。

極致黑暗與光明

極致黑暗或許不是暗夜來臨時伸手不見五指,或許是睜著雙眼卻"視而不見",更或許是永遠閉上了雙眼。極致光明或許也非太陽昇起時陽光撒向大地,或許是閉上雙眼依舊光輝透亮,更或許是永恆睜著這雙眼。

分的狀態與聯結

如果說此一刻與上一刻有關係,是需要人同時存在於此一刻與上一刻才能證明的;那麼也應該可以說,此處與彼處有關係,則需要人同時存在此處與彼處才能證明。因而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要儘量多的知道或掌握事物;人就需要變成一種"分身、分裂、分解或分化、分析"等等的狀態,且又能正確處理這各種"分"之中的矛盾,掌控住這各種"分"中的聯結。

外星人

常人認為外星人存在於宇宙深處,而我認為外星人一直就存在於我們身邊,一個個體人看另外一個個體人何嘗就不像看外星人一樣,有趣又難以全部理解,只能大體理解。

主觀唯心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這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說法;如果從狹義主觀個體嚴密的邏輯想來,這是一種"狂妄自大",同時也是否決了其他個體的存在性。然而跳出主觀個體來看,站在廣義上帝視角那裡,人人都可以"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誰說他人的宇宙就是我的宇宙,或者我的宇宙就是他人的宇宙?每個個體的主觀唯心主義必將都以一種難以敘說的規律共榮共存共生著。

淋雨與不淋雨的區別

人們看到烏雲或雷電時,即刻就意識到暴雨即將來臨;如果恰好在外面,就會急忙跑著趕回家去。雖然我和人一起時也是這行為模式,那僅是因為我覺得我若不跑,別人會認為我很怪異;如果是我一個人,我多時是不管它的。然而想來:看到烏雲雷電意識到暴雨即將來臨,這屬於歸納總結,尚能理解;但為什麼要跑起來回家,這卻是難以理解的…淋雨和不淋雨有什麼區別呢?

功利與理性

功利與理性的結合,似乎讓人相信市場經濟帶來的終極的希望,生活會富裕而幸福。但當這些與人性的弱點融合上以後,各種弊端就顯露無疑,社會問題的加劇,個人因各種過度而失去平衡;身心過勞,對超越性的價值失去了感知和信心。本來覺得透過努力可以尋找到幸福之路,最終卻發現只是一條路罷了。或許會富裕,但"幸福"本身就是一個屬於感性的詞,核心在於心與心以及人與人的共鳴,與思維理性與世俗功利有何干系?就算有,僅僅是點兒間接關係。

經歷得足夠多

如果所有人都經歷得足夠多,無論各種經歷先後順序有何不同,這所有人最終或都會差不多變成了一個樣子;正如給猴子足夠時間去敲打電腦鍵盤,也同樣會敲打出一部美國憲法那樣。

赤子到天子

如果不完全去從成就大小深度上去評說歷史各開國皇帝,而僅從成就過程/各個方面即寬度上去評說歷史開國皇帝的話,我想只有光武帝劉秀最值得敬佩。無論其自身價值理念/人生成長藝術/本人人性人格,都值得仰望;演繹從赤子到天子完美一生。

暴風雨

較多人都喜歡高爾基的《海燕》,特別是那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如果是寫人,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寫"讓暴風雨停止了,讓人們好出門去吧…"或者"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讓人們做個好夢吧…"

產品品質、價值、價格

產品從原材料到品質,影響最核心的因素是工藝技術;產品從品質到價值,影響最核心的因素是產品的實際效用;產品從價值到價格,影響最核心的因素是市場的經濟波動。所以從邏輯上或者現實裡都可以說,絕多數時候並非是"一分錢一分貨.",要買到價效比最高的產品,核心是自己要明白商家產品各環節。

利潤、夢想與唯利是圖

傳統商人逐利潤,創業家逐夢想,資本家唯利是圖;"現代商人"必須是三位一體的,無所偏重,才能面對這錯綜複雜的市場經濟。僅逐利潤,釣起的魚終被偷走;僅逐夢想,太過縹緲而不接地氣;僅唯利是圖,或有較多金錢,然當波浪來臨時,則毫無根基。

門縫

不因害怕死亡後下了地獄,也不希冀死亡後上這天堂,而活到一個很高的人生境界,遙遠的救世主裡說這是進了窄門。如果在這個人生境界裡,還能獲取到世俗社會定義的最美好與美妙的東西,我想這是擠了門縫。但這門縫是值得嚮往的。

過去力、現在力與未來力

能力是什麼?我想可分為過去力、現在力和未來力的綜合。過去力指過去經驗技能的加權積累,現在力指當下資源資產的綜合實力,未來力指人生認知的智慧修養。只有三者合起來看,且不偏重某一方面,才能評判一個人的真正能力大小。

共性與個性

人都是有共性的,同時人也都是有個性的。絕多數人的所有人性特徵中,共性與個性的佔比如何,或者呈現怎樣的函式分佈,是值得思考的。在交朋結友合夥中,如何去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合,我想首先判斷的應是其人陋習多少,其次是格局高低,再次才是能力大小。

刺激了得

成吉思汗十二次差點被擊倒,每次被擊倒後又都能重新捲土重來,最終成就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拿破崙被二次流放科嘉島,最終成為了法蘭西共和國皇帝;鄧小平三起三落;等等很多個歷史偉人的人生都是怎一個刺激了得。我們應該去尋求那些個偉人人生刺激中的意志,國無大事,主動去尋求刺激是不對/不好/不該的,但應生於憂患作好預防;畢竟歷史上規律是幾十年定有中事/百來年必有大事。

各種境

易經上的內容,盡是意境。道德經上的內容,全是道境。心經上的內容,都是心境。聖經上的內容,多為神境。古蘭經上的內容,全為先知的境。這些各種境都值得我們去意會…

本來“知了”

人們去學習某種東西,往往首先認為自己"不知"因而才需要去學習;這是有問題的,如此去學到的東西終究不是自己的。而是首先應該認為自己本來"知了",要去學習的原因只不過是去翻翻百科全書;如此,學到的東西才最真實。

執矛盾

當你真正直視死亡的哪一刻起,你就正走向活得更好或者活得更美的路上;那你逐漸忘卻死亡的哪一刻起,你就正在走向活得更久或者活得更遠的路上。這看似矛盾的兩條路線,都值得去追逐;人生如戰場,戰士應是執著"矛盾"上戰場的,而非是僅執矛或僅執盾。

殊途同歸

修行人能言出即法,真君子能說一不二,預言家能一語成讖。修行人悟了大道,真君子有了德行,預言家取了智慧,各自殊途而同歸。

身體陰平陽秘與精神世界

人身體的綜合方面爆發力強度應來源於其身體的密度點高低,人身體的綜合方面持久力強度應來源於其身體的平衡點大小;恰正符合了中醫所說的"陰平陽秘."。人精神的綜合方面意志力強度應來源於其精神境界的裡外層度,人精神的綜合方面智慧力強度應來源於其精神世界的完整程度。

真實、深情與夢幻

電視裡那些用鏡頭拍攝再上演的夢幻偶像劇,倒沒有書本里那些用文字描繪來敘說的虛擬瓊瑤劇來得深情,然而人間的現實劇往往又比瓊瑤劇來得真實。從真實走向深情,從深情走向夢幻,或才是一生的劇本…

運動才是本質

如果沒有事物的運動,那麼時間與空間也就沒有任何描述的意義;換句話說,也就是由於運動產生了時間與空間,時間與空間的存在僅僅只是為了描述運動。事物從A點到B點,這之間既有空間,也有時間;如果事物既存在於A點,又存在於B點,則其間的空間與時間消逝。如今的事物,只有科學上的光量子/電子/分子等是既存在於A點又存在於B點的或其它很多點上的;宏觀的事物沒有這種情況。大膽認為,事物越宏觀,這種"既存在於A點,又存在於B點"的區間則越小↣事物越宏觀,則"既存在於A點,又存在於B點"區間越小↣區間越小,則事物越穩定↣事物越穩定,則有規律可循得↣有規律可循得,則尋規律的主體彷彿就有了"既存在於A點,又存在於B點"的可能性↣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既存在於A點,同時也存在於B點的."。[或不算嚴謹,但是有所用的.]

想象、邏輯思考與跳躍

凡是能夠想象和思考的,都只存在著一定的真相和真理;再加上那些不可想象和思考的,姑且稱之為"跳躍"的東西,才是事物完全的真實。

瞬間跳躍

一隻蝴蝶,本來就會翩翩起舞,而不把翩翩起舞當作目標;一隻蒼鷹,本來就會高空飛翔,而不把高空飛翔當作嚮往。最裡層的層面,任何計劃/技巧/技量/技能或都不會成為翩翩起舞或者高空飛翔的助推器,一不小心還會成為未來阻礙。先去成為蝴蝶,而後自然擁有了翩翩起舞的屬性;先去成為蒼鷹,而後自然擁有了高空飛翔的屬性。"擁有"本來就是"成為"的屬性,一切"先去成為,而後擁有",這成為就是一種"瞬間的跳躍"。

矛盾統一關係

商人與客戶簽單前是對立統一或矛盾和諧的關係,正如戀情中男女結婚前一樣。

孤獨幾個層次

孤獨的幾個層次:孤獨又煩躁不安,孤獨而平靜安然,孤獨但自得其樂,孤獨能與人同樂。

良知起

當把周邊一切所得,生命/她人/空氣/淨水等,看做理所當然時貪心則起。當把周邊一切所失,看著外界原因時忿心則起.當把得失歸於天地自然之恩賜,平常心起。當把悲喜歸於自我昇華之需要,則進化心起。當把真善美歸於自我良知之需求,則慈悲與愛升起。

猴子掰包穀

絕多數情況於發展而言,青年人的發展多用的是血性激情,中年人的發展多用的是認知智慧,老年人的發展多用的是世界人事關係。從青年人到老年人的過程中,多數情況如猴子掰包穀;獲得了後一個,不注意就丟失了前一個。

青少年、中年與老年

農村有句俗語說"人是三節草,不知那節好.",說的是人之一生是不可控的。這種消極的觀點,有它的積極意義;把人生砍成"三節"來總結,是極為正確的。這三節應為青少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在這三個節點上的連結,往往註定了多人之一生。青少年到中年的連結多為婚姻狀況,中年到老年的連結多為兒女狀況。以上只是人生問題的的連結,還要是能夠在事業上鍊接起來,則更高。

貽笑大方

很多人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往往仔細想來貽笑大方。比如公機構的招聘,幾乎都是面向在校大學生;然而在校大學生幾乎都沒什麼社會經驗和人生經歷,卻來管理和服務於普通群眾…

唐吉可德英雄夢

每個男兒的心中都有一個"堂吉訶德"英雄式的夢,但多數人都把夢扔到了九霄雲外,直接睡著了。其實在夢的型別中,有一種夢是值得關注的,即"清醒夢";它既不同於白日夢,也不同於夜夢。我的"清醒夢"應就是以以思考者入創業家,以創業家入政治家,以政治家入哲學家,以哲學家入科學家,以科學入大道永生,什麼都給我體驗一遍。

智慧沾上煙火氣

聰明非什麼好事,較容易變成聰明反被聰明誤;智慧也非什麼好事,很容易因太過智慧棄世或被世棄。只有把這聰明用在正途,讓這智慧沾上煙火氣,才能逍遙於己,又逍遙於世。

製造情節的藝術

製造起起伏伏的故事情節,是一種事業/情感/人生的藝術手法。只有在這種藝術手法下,一切的一切方才會回味無窮;然後在回味無窮的前提下,才能找到一種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別人的共鳴;之後,當這種共鳴到了某個臨界點,才能碩果豐收。然而多數情況下,很多人或事的"故事情節"只是在無意識的生髮或消逝,這是失控的。只有有意識的製造的"故事情節",才是可控的,是具備藝術美感的。特別是在這個世紀,社會生活或生命的很多方面已經失去了自然美感後,退而求其次更需要製造出來的藝術美感。

π,e宇宙

因π與e的值不相等,想來宇宙雖非三維理解的球體,但若是"球體"的話,應該是"橢圓型球體."。或也正因如此,則造成了"擠壓",形成了茫茫星空。尤拉公式稱之為上帝公式,然而應該不夠完善。增長的極限e,最大的極限π,最美的極限黃金分割Ψ,有且僅包含這三個數的恆等式[有i,1.0.-1亦可,無亦可.]才應該是真實的上帝公式。

十字路口

在這個時間點,霓虹燈下十字路口。是人來人往看完夜景的遊客,還是車來車往無家可回的旅人?或者又是禮來禮往走親訪友的豪客,還是利來利往熙熙攘攘的俗人?或許都自以為是三更半夜還努力工作的好父親、好丈夫和好兒子;更或許都自認為是夜深人靜且精神百倍的好公民、好良民和好市民。

古時,深夜還在出沒的人,要麼是雞鳴狗盜之徒,要麼是行俠仗義之士;今天的路燈成了"光明之源",雞鳴狗盜之徒毫無藏身之地,自然就少了。可為何深夜出沒的人裡,也少了行俠仗義之士,而多起遊客旅人和豪客俗人來呢?我想象,雞鳴狗盜之徒少了,自然行俠仗義的人就少了;我覺得,遊客多了自然旅人也就多了,豪客多了自然俗人也就多了;我認為,好人多了自然良民也就多了。

像我這樣的路人,確定不是遊客,仔細想來又好像不是旅人;像我這樣的作風,確非什麼豪客,回頭看去又不像俗人;更不是什麼好兒子,恍兮惚兮自覺也非什麼好良民。像我這樣的人,深惡痛絕那些個雞鳴狗盜之徒,又發現社會彷彿沒什麼俠義之事可做;或者人人自得其樂、欺騙有度、信任有度、規則有度、破壞有度…一切各安其位。

可是我確信我向往極晝,也向往極夜;喜歡酷暑烈日灼心,更喜歡寒冬冰天雪地;可是極晝與極夜在南北極,這些個城市酷暑就那麼幾天,寒冬也是那麼幾日;或許老了沙漠一人一駱駝,或者冰原一人一烈馬,是我最終的歸宿。所以趁年輕時,我得踏遍千山萬水,尋得那隻最龐大的駱駝或者最健美的烈馬。

然後穿越那片沙漠,跨過那片冰原。我得去證明,沙漠的盡頭依舊是沙漠,冰原的邊緣依舊是冰原;才算這一生沒白來過。

投資投機

投資還是投機?本身沒有明確的界限。前者是賺慢錢,穩中求進步,抗風險能力強,風險也較低;後者是賺快錢,急中求發展,抗風險能力弱,風險也較高。永遠要談投資,以期進步,進而發展;永遠別自身投錢投機,大風險是不可冒的。要盡力量或但有機會讓別人去進行投機,賺了分杯羹,還得了人情;虧了則與己無關。

底層資產做好了

金融行業,底層資產的健康程度,往往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一筆金融業務的風險收益程度;特別是在當今金融專案裡很多皆為企業自己為自己背書,即底層方/發行方/擔保方/乃至稽核方都為同一人的情況下。因而作為商人,只要把底層資產做好了,一切的錢都會自然而然的靠近。

得寬度者贏

一家能自上而下的實體行業企業,要做到最大最強。首先需要打造的是從原材料端到市場終端的連結線,即產品設計生產和運輸服務上的各個環節;其次需要打造的是從資本端到資產端的連結線;即有屬於自己或願意為自己服務的融資方/匯資機構和擔保機構,要竭力追求深度。一家要自下而上的企業,唯一的方式就是多行業化,以期市場資源共享;要竭力追求寬度。過去是一個深度的世界,未來是一個寬度的世界,得寬度者贏。

男女最大的賭博

在目前乃至之後較多年的中國社會絕多數情況下。對於男兒來說,玩得最大的賭博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最大的幸運是尋到一個對的女人;對於女兒來說,玩得最大的賭博是選擇一個男人,最大的幸運是擁有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幾乎都是不得不去做選擇的,絕多數人不想選都不行;至於幸運不幸運,事在人為也或天命所為互為一體。

蒼鷹

貓有貓道,鼠有鼠道,虎有虎道,獅有獅道。而我獨喜蒼鷹,睜著眼永恆的看著這些個灰色-黑色-白色地帶,也即那些個在各個道上的人;偶然低飛,取點兒食物,來去自如,不入一道。高空遨遊的蒼鷹與地上奔逐的禽獸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永遠琢磨的縹緲玄虛的風,後者永遠琢磨的是俗不可耐的道。

金庸小說

金庸小說筆下,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外加一週伯通。每個角色都代表了一種獲取成功當堅持的個性,或者說一種元素;威權世界代表、正義世界代表、灰色世界代表、黑色世界代表終究都幹不過神通世界的代表。神通世界代表與威權世界代表合一是值得追逐的,天人合一則天之子;正義世界代表太過理想主義,灰色世界代表太過違背世俗,黑暗世界代表太過悖於社會良知。至於周伯通,空有一身功夫,然沒什麼意義。

成為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那點事兒,被有些人純粹用來謀利,或是各取所需;權力和金錢之間的那點事兒,被有些人純粹用來交換,或為互通所有。眼不見為淨,然而這真是太普遍了…沒點兒定力和智慧,則太容易走上捷徑,也太容易完蛋。本質上來講,道德不足以成為約束,法律不足以成為準繩,信仰不足以作為支撐;萬事萬物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也自有其毀滅的道理。絕多數情況下,只能選擇想成為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直接談錢

客戶說價格高的時候,那就要說產品的價值強;客戶說價值低的時候,那就要要說產品的價效比高。"他說他的,我說我的"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關聯。先開門見山談產品,竭力吸引住客戶;在交流中找到與客戶的一個共點,增加情感籌碼;再回到價格,直接談錢。

無心插柳柳成蔭

在思維資訊上永遠要保持先知先覺,方能理論聯絡實踐;在人事關係上保持一定程度的"後知後覺",方有更多的選擇權;在做實事上,保持一定程度的"不知不覺",目標感不能太強,方可"無心插柳柳成蔭."。

未來的路是人擠出來的

魯迅說"路是人走出來的,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在他那個時代,或許確實是這樣;這個時代應該是,"路是人挖出來的,走的人多了就擠了"。未來的時代應該是 "路是人擠出來的,擠的人多了就沒有路了;只能飛了,飛不了就全死了."。

心跳

人與人之間的招手/牽手,歸根結底都是心戰,玩的就是"心跳";無論這"心跳"是何種跳動,最終都得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果伸脖子過去讓別人打,別人不打;或者伸手打別人,別人不讓打;那就只有是收手或者開戰…

反反覆覆看

人倒立時,按想來看到的世界也應該是顛倒過來的。然而我們往往並不覺得世界是顛倒的,是因為我們倒立之前一直站立看世界,留在腦海裡的"站立看世界"畫面太根深蒂固了,或者我們知道自己倒立著,從而形成的頭腦慣性。所以有時,莫要太過於相信你頭腦對真實客觀世界的初步反映,既要正著看,也要倒著看,反反覆覆看。

無厘頭世界

夢中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本質上沒什麼不同,皆是無厘頭的;然而人們往往皆認為現實世界比夢中世界更加清醒或更加清晰。這要麼是沒有深入骨髓的思考,要麼是自欺欺人。

6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合不合群,古人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