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夫唯大雅,卓爾不群。”世間萬有,芸芸眾生,本來就是流俗者眾,仁者為稀。
超凡脫俗,必要有出於紅塵的智慧;行高於眾,就要接受遺世獨立的孤獨。
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不合群,真正不合群的,都是聰明人。
生而不同,不必強容
莊子看透了這個世界,於是說:“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
尋常人都喜歡和自己一樣的,討厭和自己不同的,天性如此,無可厚非。
因此,當一個人與眾不同,不要因別人的排擠而自卑難過,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獨到之處。
莊子有一則寓言,說鳳凰生於南方,從南海遷徙到北海。
鳳凰一路上,非高大挺拔的梧桐不落腳,非竹子甘甜的果實不取食,非清澈潔淨的泉水不飲用。
當它經過一群鷂鷹的地盤,鷂鷹以腐肉老鼠為食,看到鳳凰飛過,以為是來和自己爭搶腐肉的,於是尖聲恫嚇它。
鳳凰聞聲卻置若罔聞,從容不迫地飛走了。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中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古來聖賢皆寂寞,不過是因為他們深知自己,也看透了別人。
人生一世,氣味相投的能有幾個,我能容人是度量,人不容我是本然。蛟龍不會和河蝦打架,猛虎不會與瘋犬為鄰,生而磁場不同,豈能強求相容。
白居易詩云:“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飢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人生天地,各自修行,儘管做好自己,寧為仙鶴,莫為雞群。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