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

人最應該憂慮的不是自己未曾擁有某種事物,而是應該思考,當自己擁有之後,自己是否具備智慧去面對這件事物。

很多人總抱怨自己生命中沒有福分,沒有財富等事物,但是卻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沒有具備擁有這些事物的資格,或者當擁有了這些事物之後,自己能用什麼樣的智慧去守住這些事物。

而一個人的認知存在缺陷時,就會直接導致的一種問題:自身缺乏守住福分的智慧。

即便是有些福分的機緣從人生中擦肩而過時,也因智慧不足而錯失,又或者這些事物已經出現在生命過程中,但是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夠而未能守住這些事物。

這種問題是生活中很多人都犯過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抱怨著自己的命中福分不足,但是縱觀每個人的一生,即便有蹉跎破敗的時候,但是人生也會有某個時間段是人生的高光時刻。

如果足夠有智慧才可以正確面對這些時刻,人生便會有一個極好的轉變和收穫,但遺憾的是,當這些事物出現時,卻因自己的盲目自大、恃才傲物,導致自己親手錯失了它們。

《圍爐夜話》之中有一句話叫:財不患其不得,患財得而不能善用其財;祿不患其不來,患祿來而不能無愧其祿。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要憂患自己得不到錢財,只怕自己得到了之後卻不能好好地使用;不要擔心自己不能享受福分厚祿,怕的是有了福分厚祿之後,能夠無愧地去面對它們。

對於多數人生來說,即便沒有大富大貴的機緣,但至少也有小有所得的時刻,所以我們都曾經擁有獲取福分的機會。

最關鍵的是,當這些機緣出現在自己生命之中時,你是否有足夠多的才能與智慧去抓住和持守,並且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奢靡浪費,不以此為傲,在正確面對的同時,讓它們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存在和發揮作用。

我們首先來舉一個負面例子,那就是清朝的年羹堯。

年羹堯早期仕途十分順暢,康熙也非常重用他,希望他能平定西藏、青海等地的叛亂。

年羹堯自然沒有辜負康熙的期望,在平定叛亂中表現出非常強的才幹。

他當時負責清軍的後勤保障工作,在環境條件各方面十分艱苦的情況下,依然讓清軍有了充足的糧草,從而為取勝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但是問題就在於,年羹堯隨著他的職位擴大之後,以功臣自居,變得目無王法,驕矜自大,甚至有的時候對雍正也不太客氣,這件事情讓雍正非常生氣,而年羹堯對此並不收斂,反而得意忘形,更加驕橫。

後來雍正命令逮捕年羹堯,並給他定了92項罪名。

二、

當一個人能夠對人生做出自主判斷和決定的時候,他的人生大多數狀態都是因他自己而生。

年羹堯的輝煌成就源自於他的才幹,但是他未能守住他的福分厚祿,也是源於他心性之中的陋習,而這個陋習可以歸納為智慧不足,德行不夠。

對於人生來說,大多數未能守住人生已經存在,或者錯失了有機會存在的福分厚祿,根本原因都是來自於這裡。

如果說人生的某些問題是源自於外界不可控的因素,那麼在這些不可控之中,大多數因素何嘗不是因為自己主觀而生呢。

就像劉邦手下的蕭何一樣。

當時呂后採用蕭何的計策,誅殺韓信之後,高祖帶兵征討叛軍,聞訊之後讓使者回來封他為相國,並賜五千戶,另派五百士卒,一名都尉給他做護衛。

這個時候唯獨陳平表示擔心,暗地裡就對蕭何說:“您的大禍現在開始了,皇上在外征戰,您在家守護,皇上卻增加您的薪俸和爵位,這並非寵幸,而是心有餘悸,勸您辭去封賞,拿著家產輔助作戰,才能打消皇上疑慮。”

蕭何聽了覺得有道理,便依計而行,之後劉邦大喜,疑慮也減輕了。

這年秋天的時候,英布又反,劉邦再次御駕親征,期間派使者回來多次詢問蕭何情況。

這個時候有一人又對蕭何說:“您不久之後就會被滅族了,因為您現在身居高位,也不可能再得到更高的恩寵了,但是您卻能得到百姓擁護,如今皇上數次派人來關心您,就是害怕您受到關中百姓的擁戴。您為何不多買田地,少扶持百姓,這樣皇上才能解除心中疑慮。”

蕭何認為有理,又依此計而行。

當高祖劉邦得勝回朝之後,在路上聽到有百姓攔路控訴,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

對於蕭何來說,就是因為他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才讓自己避開了災禍,否則對於他來說,不僅不能享受福分,反而連性命都難以自保。

所以說智慧是帶來福分的機緣,而德行則是奉養福分的根本。

與其站在自己的主觀角度,一味計較人生是否能得福分,倒不如用心體悟,當福分真的出現在生命中時,如何去守住它們,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自身具備守住福分的智慧,在遇見合適的時機時,便會有平步青雲的機會,否則總是本末倒置的計較不該計較的事物,那這樣的人生很難有好的結果。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2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聽說元宵節在古代是情人節,今晚你的情人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