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優秀的人各有各的不同,但也是有共性可循的。我們總得透過優秀的人,來尋找一條通往優秀的道路。

在《對白》這本書,書中集合了眾多優秀的,有影響力的名人名家,如白巖松,武志紅,樊登……

他們會結合人生的軌跡,幫助你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走出困惑迷茫,構建人生藍圖。

01有書頁紙張,解人間慌張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需要撞上一些別的東西,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所以你要敢於跟一些很厲害的人與事發生深刻的碰撞,在這樣的碰撞之中,你才能知道自己是誰。”

如果與厲害的人沒有實際接觸的話,那麼書籍是最好的粘合劑。它能幫助你和這些厲害的人,穿越歷朝歷代,跨越千山萬水,發生思想的碰撞。

白巖松在書中提到,書籍是他的人生目錄,他在20-30歲看的最重要的書是《曾國藩》,30-40歲看的最重要的書是《道德經》,50-60最重要的書可能是重讀的《紅樓夢》。

書讓他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所學,有所悟,從拿得起,到放得下,再到想得開。

也有一些人說,讀書也沒什麼用。看完一本書沒幾日,書中的細節基本都忘了。

可前幾日買了什麼物品,吃了什麼菜,我們也都會忘,唯獨沒把閱讀這件事歸為人生必做之事。

書中所呈現的價值觀,看完書的人已經是最好的踐行者了。

不是讀書無用,是‬讀的那點書沒用,問題在於往往想得太多,而讀得太少。

02放眼全盤,不侷限於腳下

人在年輕的時候,尤其可能拘泥於某件事情。雖說活在當下是對的,但也容易覺得當下發生的這一刻,就是一切。

在戀愛,學業,工作中,有些人一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開始揚揚自得;而在另一次考試中發揮失常,又會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武志紅在書中提到,這大可不必,這是沒有時間感的體現。你需要把階段性時間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每一個分割的瞬間。

比如說高中三年,所有的小測驗都幫助你完成最後的大考,不必看重每一次成敗。

如果只爭一朝一夕,反而失去了後續的持續發力。走著走著,就會把自己的終極目標拋在腦後,被眼前不起眼的事情帶偏。

木心說:“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你計劃著,努力著,等待著,而努力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03面對無常,有反脆弱力

《反脆弱》一書中說,脆弱的反面不是堅強,是反脆弱。擁有反脆弱的能力,就像打乒乓球,摔到地上不會壞,反而會彈得更高。

黑天鵝事件可能無處不在:大到疫情對國家以及人民的衝擊;小到一項技術的革新,對於不再需要原有技術的人員,都是不小的歷練。

樊登老師在解讀”君子不器“時說,這其實就是反脆弱,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器物,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

不給自己定義,你可以培養多種興趣,學習副業,面對危機來臨時更加從容,有多重選擇性。

從成長到平衡,從平衡到遲緩,從遲緩到衰敗,這是一種自然的發展規律。

一個人可能需要把無助,孤獨,絕望翻來覆去好幾遍,才能最終體會到苦盡甘來的喜悅。

看一個人是否‬厲害,往往不是最高點的時候,而是降落到最低點,是否擁有絕地反彈的能力。

書讀多了,你就會越有見識,越容易做到包容永珍。

做事情記得終極目標,才更加經得起輸贏。

凡事扛過去了,你就是最亮的那顆星。

願每一個你我,都會在自己的賽道上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幸運。

8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列子》細讀,尊敬之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