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個國家的國名,體現的是這個國家的民族認同與精神。

“楚”字代表了楚國人怎樣的認同與精神呢?

荊楚蠻夷

傳說,楚人祖先是火神祝融的後人,原本也生活於中原地區。

商王朝崛起後,四處擴張,楚人祖先被迫從中原向南遷徙。面對商軍一次一次地驅逐,楚人祖先最終在今天湖北的荊山下的江漢之地定居下來。

荊山上生長著許多的荊條,這種荊條當時叫“楚”,楚人以此得名。

甲骨文的“楚”字,上面代表樹林,中間一個口代表人,最下面是腳,意思是一個人赤腳在灌木叢中行走。這象徵著楚國先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地在荊楚大地建立家園的艱苦歷程。

雖然定居於江漢,但是楚人從沒有放棄重返中原的夢想,為此楚人一直等待著。直到武王伐商,楚人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機會。

楚人跋涉千里,參加了推翻商王朝的戰爭。但是,在周武王功成後的分封中,楚人卻被有意地遺忘了。周王室以楚人為蠻夷而拒絕分封。

周成王時楚人才冊封熊繹,當時楚人的首領,“分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楚蠻”說明在周王室眼中楚國仍是蠻夷。熊繹是被封的爵位是“子爵”,諸侯王中等級最低的爵位。“子男之田”指的是丹陽周圍的五十里地。

雖然爵位很低,封地很小,但是楚人畢竟建國了。這更促進了他們追逐重返中原的夢想。

楚駕南來

重返中原,獲得與中原諸侯平等的地位,要依靠什麼?

楚國人認為只有依靠實力,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其中最重要的。唐代杜牧曾有詩 “羽林東下雷霆怒,楚甲南來組練明”,表現了楚國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大。

楚人尚武,軍事實力迅速發展,打敗許多南方的部族,國土面積迅速發展。

楚武王熊通時期,國力大增,請求周天子尊封名號為“公”,被周王室拒絕。最後,熊通一怒之下說:“王不加位,我自尊自大”,自封為“王”。這更被中原諸侯認為是僭越禮制的蠻夷行為。

強大起來的楚國並未獲得中原諸侯的尊敬與認可,只收獲了他們的恐懼與戒備。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熊旅南征北戰,將楚國的實力推向新的高峰。一次,他征伐陸渾之戎後,似乎是惡作劇般地把軍隊開到洛河邊,進行了一次大型的軍事閱兵。這當然是為了向周王室與中原諸侯耀武揚威。

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作為使者,去一探虛實。

楚莊王問王孫滿:周王室中的鼎之有多大?輕重如何?

王孫滿回答:統治天下在德不在鼎。

莊王很不服氣地說:我楚國有的是銅,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

王孫滿說:夏禹有德,天下諸侯擁戴,貢獻銅材,啟方能鑄成九鼎。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而難移;天子無德,鼎雖大卻輕而易動。周國運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

楚莊王無話可說。

問鼎中原後楚莊王認識到,楚國被中原諸國視為蠻夷的關鍵在於文化,一個國家的強大除了軍事、政治,還有文化、道德的軟實力。

楚莊王回國後,大力啟用賢相孫叔敖改革內政,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並引進中原文化,提倡中原的禮儀、道德。

陳國叛變,楚莊王伐陳後,沒有像以前一樣直接佔領陳國,而是迎回陳國流亡國外的公子,復立陳國。孔子對此高度讚揚,發出了“賢哉楚莊王”的評價。楚莊王也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得到中原諸侯國的認可。

楚國從被中原諸侯鄙視到認可,蛻變的關鍵在於學習中原的禮制文化。

衣冠楚楚

衣冠楚楚出自 《詩經·曹風·蜉蝣》,形容衣服整齊漂亮。

“楚”最初的意思是荊條,是蠻夷的象徵,明顯是個貶義詞。但是現在卻變為了一個褒義詞,這是為什麼呢?

楚靈王時期,楚國國力進一步上升,靈王好大喜功,對外征伐不斷,對內大興土木。他以舉國之力,數年之內營建了一座離宮,取名為“章華宮”,佔地四十里,中建高臺,臺高三十仞,叫做“章華臺”。因為臺高10丈,基廣15丈,曲欄拾級而上,登上臺頂中間要休息三次,又叫“三休臺”。臺周修建了大量亭臺樓榭,極盡精美。章華臺落成後,楚靈王廣選美女充實於宮中,而且楚靈王好細腰,所選美女全為細腰,章華宮又名“細腰宮”

章華臺建好後,楚靈王還派傳臣去諸侯國召集諸侯,來慶賀落成。章華臺的纖秀華麗頓時名滿天下,“楚宮”建築各國紛紛效仿。不僅楚國的建築,楚冠、楚服、楚歌、楚舞等,都成為天下各國追求的潮流、時髦的象徵。

楚靈王在收穫中原諸侯的讚歎之時,更加走向了紙醉金迷的宮廷生活,楚國貴族也跟著窮奢極欲。最終,在貴族的叛亂中,楚靈王自縊而亡,楚國也就此走向衰落。

楚人因尚武的野蠻生長力而強大,但軍事征服只帶來了中原的恐懼與戒備。

為了獲得尊重與認可,楚人開始了中原化的歷程。

中原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帶來了禮制文明、仁義道德,但是也催生了一批奢靡腐敗、享樂縱慾的楚國貴族。

精緻的物質文化,往往比恭謙的精神文化,更容易征服野蠻的心靈。

少數民族,如何在中原化的同時,保留自己本民族的尚武特質,避免腐敗墮落?這是一個歷史的命題。楚國的,後來的契丹、女真、蒙古、滿族亦是。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元宵節到了,你對月亮瞭解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