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元夕花燈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在今年上元,我們陪諸君一起過節賞燈。

  話歸正題,正月十五觀燈算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節俗。至今我們仍能在各地的元宵節慶中看到不同的花燈活動。

  各地的花燈也有所不同。較出名的,以地方而論,像是泉州花燈、西興燈籠、潮州燈籠都十分出名。更細分來看這些花燈,像是泉州的無骨刻紙料絲燈、仙居的針刺無骨花燈、秦淮燈綵……工藝雖並不相同,但精美而各具特色。

而我們將時間線往前拉,在唐宋時候,元宵賞燈就十分熱鬧了。唐中宗時期還因為“放宮女數千人看燈,因此多有亡逸者”。而後可能是吸取了這一教訓,宮中就自己展開元宵慶祝活動。再之後的元宵慶祝活動就更熱鬧了,唐玄宗不僅將元宵改為三天假期,更是下詔:“每載依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開坊燃燈,永為例程。”我們熟悉的宋仁宗也在天聖年間頒下《天聖令》,規定元宵放假三日。大宋汴京城的上元夜,亦是“家家燈火,處處管絃”,遊人行樂玩賞,即便無法夜遊的諸營班院,也以竹竿挑起燈籠,伸向街巷,在夜晚,遠看如同散落的星子,好不熱鬧。

明朝的《帝京景物略》曾提及,“上元十夜燈,則始我朝,太祖初建南都,盛為綵樓,招徠天下富商,放燈十日。今北都燈市,起初八,至十三而盛,迄十七乃罷也。”從中可以看出,上元的節慶活動,到明清時候變得更加熱鬧起來,甚至“永樂七年,令元宵節賜百官假十日”,與民同樂。

現如今,還有一些賞燈與民俗結合的地方節俗。像是川地的蠐蟆節,“十四夜,送蠐蟆,蠐蟆公,蠐蟆婆,把你蠐蟆送下河”,在蠐蟆節,人們製作蠐蟆燈,並齊聚一起、敲鑼打鼓,舉燈將蠐蟆燈送至水邊,祈求平安健康。

蠐蟆節(圖源網路)

安徽歙縣汪滿田魚燈,則興起於明清,在每年正月十三到十六,舉辦魚燈會,群“魚”遊村,祈願年年有餘(魚),五穀豐登。

汪滿田魚燈(圖源網路)

賞燈賞月,“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景象,不止於詩詞歌賦的記載之中。雖然春節的假期已經結束了,但月色正好,何不一起賞燈呢?

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道德經》的現代化和啟發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