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最後一章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這一章老子說了什麼觀點?
這一章老子是在說:“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聖人是不存佔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聖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麼事都不跟別人爭奪。”老子是說真正有作用的話是很難聽的是可以信任的,而很多很好聽的話卻經常很難相信有作用有好處。真正知道了解的人不會顯示自己博學多聞,而很多並不博學多聞的人卻經常到處顯擺自己的學問和見識。聖人不以佔有之心來照顧別人,提升他人的品德修養,自己給予的多,得到的也變得多了起來,天之道是幫助人而不害人,人之道是“誠信”二字,“一念不起不生為誠”,“為而有成有譽為信”,凡事做到了,什麼都在做,做到了最好,但是腦海裡沒有雜念,沒有爭名利的想法,很自然的去做,很自然的改變自己,養成各種好習慣,所以叫“誠信”,叫“為而不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