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今天是元宵節,既是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上元佳節。

張小嫻說:“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種幸福”。

當遇見一個心動的人時,一個美麗緣分便讓你們,開始了一生的守候。

時光匆匆,歲月走到盡頭時,你們是彼此的愛人,更是彼此的親人。

此時,天上月是圓月,而地上的你們,亦是人生圓滿。

01

一碗元宵,一份圓滿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姜白石《詩曰》

雖然元宵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節日,但人們每次想起它時,首先想到的寓意便是“團圓”、“美滿”。

在元宵這一天,人們會吃湯圓,因“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湯圓,便成為了一種美好的寄託,幸福的掛念。

生活總是很忙碌,家人團聚在這個時代,尤顯珍貴。

人們總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人生是一道減法,許多人見一面便少一面,好好珍惜和親人相處的日子吧,不要給人生留下太多的遺憾。

小時候,認為節日最大的幸福,是熱鬧,長大後才懂得,團圓才是今生最大的福。

金聖嘆有一則聯說: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人生也是如此,有圓有缺,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月,總會有圓的一夜。

要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不論好壞。

02

點一盞燈,萬事皆安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時天上著詞聲。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便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這個名稱在形成之前,人們把正月十五,稱為“正月望”,每逢這一天,皇家及民間均會舉行祭天或祭祖儀式。

祝來年,風調雨順。宜向人間長相守。

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點一盞心燈,願人間安康。

小時候在家過年,常聽家中長輩說,“過了元宵,這年哪,才算真正過完,新的一年方至。”

但我想,對父母親人來說,新年對孩子最深的期許和祝福,不是求你榮貴顯達,更不是求你揚名立萬,他們只望你能平安健康。

就像杜甫詩中說的那樣,:

夕烽來不近,每日報平安。

塞上傳光小,雲邊落點殘。

照秦通警急,過隴自艱難。

聞道蓬萊殿,千門立馬看。

03

水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

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總覺得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寫出了時間最美的相遇,就像張愛玲所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然後輕輕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元宵節”又名“上元節”,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比七夕更具有“情人節”的寓意。

古時女子因受到禮教的約束,通常是不能出門,平時只能在閨中成長,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上元節”是她們唯一可以“自由戀愛”的日子。

閨中的少女們,總會對這樣的愛情充滿期待,期待“人群中多看了的那一眼”,期待一場難忘的“不期而遇”……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人間花火中,不經意的回首,那一回眸的“邂逅”,是上天告訴我們,要相信“愛自有天意”,相信“有緣的人,總會相遇”。

潮劇《荔鏡記》裡有一個場景,把“上元節”少男少女們對愛情的嚮往,描畫得淋漓盡致又不失含蓄委婉:

泉州才子陳三路過潮州,那天正是元夕,潮州城燈火輝煌,笙歌沸騰,煙火似夢,花火如星。

陳三一邊看燈會,猜燈謎,突然聽到一聲:“小姐,你看這花燈”,他順著聲音望去,卻再難移開目光。

“我回頭只見一個女子正在看花燈,燈火闌珊絲毫不及她的雅麗清秀。”

那是黃家千金五娘,陳三故意把摺扇遺落。

五娘撿起摺扇,看見扇上題詩,正自傾心時,抬頭不經意撞見陳三目光,一見傾心、一見鍾情。

總是固執地相信人與人之間,是有緣分在牽引的,我們因緣而相遇,因緣而相知,因緣而相愛,生活也因愛,而圓滿幸福。

今天是上元佳節,此時是“上元夜”,你在哪裡?

是和家人一起相聚團圓,還是在街頭廣場,等待一個美麗的邂逅?

點亮一盞心燈吧,用以寄託各種牽念,亦祝來年,風調雨順,宜向人間長相守……

【作者簡介】黎遇之,願在充滿忙碌的生活裡,尋一隅靜處,清茶一盞,閒書一本,讀一首詩給自己,聆聽萬物的聲音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元宵佳節掛燈籠,古代漂亮的燈籠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