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初愈後,即應該調息靜坐一段時間,以資生陽氣,防止餘邪干擾。
清·齊有堂就 指出:病者去而來複已而復作者,陽衰而不能制疾故耳。今不能養陽而屢事攻擊, 有疾者,利則易生矣。有寒者,寒去則裡虛矣。有疾者,積下則胃寒矣。其病至 復作也奚疑?故凡病情一去之後,即當頤神養性,放下萬緣,調息百日,以生陽氣,迨於陽氣既盛,則陰邪不能幹,而舊疾無自作矣。若病情少事閒,即事酬應, 嘯傲如常,至於復作,則危期將至矣。
病後調息靜坐非常普遍,臨床應用因人因病而異,各有權法,這裡略舉數例。
①風溼癱瘓用取汗法治療後,需要密室避風調養數日,以取佳效。老楊樹蟲蛀糞,幹菊花連枝葉梗,桑木柴,先將房內泥地掃淨,長五尺寬二 尺,將前三物鋪勻,用火燒之,以土泥燒熱為度,掃去灰燼,乘熱噴上黃酒,用 稻草蓋上,又噴於草上,再用幹稻草蓋上,隨將病人脫盡衣褲,睡於草上,棉被 蓋暖,出透汗為度,緩緩去被,坐密室避風調息數日,自能行走如常,極效無比。
②用於久病之人調攝 若夫病久之人,宿積已深,一行吐法,心火有降,相火必強,設犯房勞,轉 生虛症,反難救藥,更須戒怒凝神,調息靜養,越三旬而出戶,方為合法。⋯ 程國彭《醫學心悟·卷一》亦載此法。
③用於痼疾患者調攝 天台智者禪師,謂一日一夜調息之功,可以已二十餘年之痼疾。蓋天之陽氣 一回,則萬物生色。人之元氣一復,則百體皆和,宿疾普消,特其餘事耳。
④用於出血症的調攝 夫血證之難言也久矣。患此而死者,十有六七。治此而生者,十無二三。⋯ 斯時也,病者安心靜坐,卻慮凝神,藥食調洽。醫者究其虛實,辨其血色臟腑, 用藥溫養,使水足火平,陽生陰長,各歸其位。又何病之不痊,而醫之不效乎。無奈病者在先,不善調理,一遇此證,見其勢之凶湧,遂欲延醫以求速止。醫人 又依病家之慾急,以能止為功。以為捷法。不知此證之發,其來久矣。⋯⋯而中 其根矣。故必延之歲月。勿妄想。勿妄動。勿多言。勿暴怒。勿嗜酒房勞。勿過 飽損胃。靜坐養神。緘嘿自持。飲食有節。調理無間。藥餌和平。閒心葆攝。則 五火平復。而不能為害。陰血自生。而內火不熾。自得萬全。
一兵剿寇凱旋,因心喜急,奔路五十里,俾五內之火,沸湧上騰,逼傷陰絡 之血妄行,由口眼耳鼻而出,奄奄一息,猶出不止,與犀角地黃湯,甫入腹,血 即止,(此方治實火,不可治虛火。)調息數日而康。
⑤用於婦人產後的調攝 既產畢,或未動,與蔘湯服過,或未下地,先已服參,乃與開水一杯,扶上 床,以被褥靠住,閉目靜坐。如有汗出,隨用硬炭燒紅,澆上米醋一小碗,使酸 味衝入口鼻,以收斂精神。或床前燒舊漆器,少頃,食白米薄粥一小碗。數日內 勿梳洗,切忌勞動。間有胞衣不下者。依法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