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迅的《一件小事》裡有這樣一段話:“皮襖下藏著的一個‘小’。”這是先生認識到對車伕的評價錯誤後,能有勇氣直接面對自己的那個“在高大映襯下的小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妨像魯迅先生那樣,直面自己的那個“小我“。
如果我們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一些缺點,我們就不必戴著面具去生活,我們就會真正成為自己本身。
道德上的過於自負及苛刻的自我要求,都是內心世界的真正敵人。我們要學會適當地寬容自己的某些過失,要知道,我們並不能像天使那樣純潔無暇,能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保持內心的平靜。
心無旁騖地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精神上的反省才是自我認識的第一步。具有某種孤獨的境界,才能使靈魂進入沉思狀態。如此,內在的自我交流和反省將會使精神得到巨大的提升。
如果對自己過去的失誤和缺陷耿耿於懷,苛求自己去彌補那些無法挽回的過失,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精神重負,這樣的自愛是不成熟的。如果我們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無可挑剔,那麼,無論我們花多大的力氣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都註定是徒勞的。
人的心情不可能總是快樂的。當一些不當的情感產生後,我們一定要學會接受它們;人的情感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我們要學會容忍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獲得心靈的寧靜。重要的是,欣賞我們個人的能力和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該學會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侷限。
大凡宗教教義,無不強調寬恕和容忍的必要性。動機心理學也認為,我們不僅要寬恕別人,也要寬恕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心理健康。當生活不能盡善盡美時,我們不必苦苦折磨自己。必須認識到,生活是由成功和失敗交織而成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