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浩特古城址位於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蘇木查干浩特嘎查。是內蒙古境內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至今內城城牆和宮殿基址仍未遭受到嚴重破壞。
始建於遼並沿用至明末期,是北元(蒙古君主朝代)末代皇帝—林丹汗(蒙古名力克登可汗)的京都。也是在蒙古人建造都城和定都的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城。、學術界一般認為該城始建於遼代並沿用到明末期。該遺址由東白城、白城、西城、阿巴嘎山祭祀址及白城附近村落遺址等幾部分組成,總面積690000平方米。城址規模宏大,城市建築佈局主次分明,結構嚴謹。古城分內外兩重,呈回字形佈局,並利用棋盤山作為天然屏障,在兩座山峰之間的山坳處採用夯築城牆,中心闢有寬10米的白城南門。內城位於外城的中部,城牆高大規整,防禦設施完備。城址為正方形,邊長255米,儲存完整。內城建築以宮殿為主。中央宮殿位於城市的中軸線上,四周環以7座配殿。在外城和內城共發現24塊不同形狀和規格的柱礎石,全部採用白色花崗岩製造,柱礎正面和立面均經過磨刻或鑿刻處理,城中出土有綠色、黃色琉璃龍鱗紋殘磚、綠釉筒瓦、高足杯、銀錠等一批重要文物。
據史料記載,三十年代,日本的考古學者就調查過該城,建國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和原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的考古人員多次對該城進行過考察。經過詳細調查,目前在這一帶仍分佈著同一歷史時期不同階段修築的3座古城址,周圍還分佈著大面積的村落遺址,這些城址、村落構成了明代末期內蒙古地方割據政權政治中心的城市結構和聚落群分佈的特點。查干浩特城址已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古城留給我們的那種淒涼的美感,那種如影隨形的滄桑。登上古城牆你便彷彿看到那個久遠的朝代,街上商販叫賣,馬蹄噠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