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俗話說,過了元宵才是年,也就是說,只有過了元宵節,這個“年”才算是過好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就是我們說的元宵節。

元宵節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已經有了風俗,後來由於佛教文化的興起,人們普遍在這一天“燃燈供佛”,逐漸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那元宵節到底應該幹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想要讓孩子瞭解元宵節的民俗與文化,

父母應該陪孩子做這幾件事。

看花燈

要說元宵節最熱鬧的活動,那就是看燈了!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節》裡這樣描述元宵節: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如今的燈會,也越來越熱鬧了。很多燈都採用聲光電技術,流光溢彩,美侖美奐。

在元宵節的夜晚,當華燈初上,父母不妨帶上孩子,走出家門,去熱鬧的燈會現場看看。

相信,這樣美好的元宵節也會沉澱在孩子的記憶長河裡,成為陪伴他成長的溫暖助力。

做花燈

元宵節,街頭有小販在賣兔子花燈,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挑選。買現成的花燈雖然方便,但是如果可以與孩子一起製作花燈,樂趣更多。

當代著名作家周國平在他的《父與子的難題》一文中寫到了自己兒時的元宵節:

我上小學時,父親才三十開外,仍很有生活的樂趣。每年元宵節,他會親手製作一隻精緻的走馬燈,在紙屏的各面繪上不同的水彩畫,掛在屋子裡。電燈一亮,紙屏旋轉起來,令我驚喜不已。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做一個走馬燈可能有些難度,但可以做一個簡單易製作的橘子燈,步驟已經分享給大家啦!

第一步:挑選一個大一些的橘子,切掉一頭;

第二步:將橘子拿在手上揉一揉,讓它的果肉逐漸分離;

第三步:用勺子輕輕地在橘子內部劃一圈,取出果肉,將橘子掏空;

第四步:用牙籤在橘子皮上穿洞,穿上繩子;

第五步:放進小蠟燭,大功告成。

除了橘子燈,更可以開動大腦,激發創意,與孩子一起動手製作南瓜燈,蓮花燈等等,花燈漂不漂亮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其樂融融的製作過程。

猜燈謎

燈謎看起來簡單,其實它涉及到天文地理、民間風俗、詩詞歌賦、字形字意等多方面的知識,非常考查人的綜合知識能力。

相傳有一年元宵節,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出了一則謎面:“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當時他的好朋友王吉普來訪,他沒有直接說出謎底,反而也出了一個謎面:“東海有條魚,無頭亦無尾,去掉脊樑骨,便是你的謎!”

大家猜出來這是什麼了嗎?

原來他們兩人說的燈謎的謎底均是同一個字“日”,你猜到了嗎?

在元宵佳節,帶著孩子猜猜燈謎,既可以增加節日樂趣,更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啟發思維能力。

包元宵

元宵節怎麼能少得了元宵?要說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光是這小小的元宵,南北方就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在北方,大家是吃元宵,元宵是怎麼做出來的呢?是將做好的固體餡料切成小塊兒,然後沾上水,放在乾的糯米粉裡滾啊滾,邊滾邊撒水,直到滾成圓球。

在南方,大家是吃湯圓,湯圓是包出來的,將乾的糯米粉加水和成粉團,揪出一小塊,壓平,包上餡料,搓成圓圓的球。

所以人們常說,“滾元宵,包湯圓”,說的就是這兩種食物製作方法的不同。

除了製作方法,在餡料、吃法等多個方面,元宵與湯圓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但不管是元宵,還是湯圓,只要是家人一起做出來的,包著的是喜慶,溢位的是甜蜜,吃出的就是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除夕是團圓夜,是隆重的,是飽含著思念的,而元宵節是歡樂的,熱鬧的。

在元宵節來臨之際,祝福每一位朋友平安、快樂、幸福!

歡歡喜喜鬧元宵!

7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老一輩常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日”是啥意思?一般人猜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