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2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過那一天也叫“過年”,從記歲法來說,我們每人都長了一歲,可是今年過年把我整迷糊了,我不知道是長大了還是變小了?
我今年已五十二歲,有兄妹三人,一弟一妹,所有兄妹之間笑與哭的故事,小時候我們都有。兄妹三人各自獨立生活都近三十年了,每年過年我們按時到家,吃吃飯,吹吹牛,各自散去,無憂無慮,家的概念不太明確。今年春節是我感覺到“家”的第一年,我“分家”了,壓力有點山大!
去年,我弟弟剛建好房,我的父母和奶奶一同搬到弟弟家去住,也就在隔壁。平時也無所謂,每次回家都和以前一樣,但是到今年過年有點不一樣了。
直到今天我才緩過神來!從鼠年臘月二十三開始,所做的一切歷歷在目 ——
臨近春節,由於工作原因,早已忘了二十三是什麼日子,父親打電話“今晚必須回家‘送灶’”(有些人是二十四)。奶奶告訴我臘月二十三送灶老爺去西天,向上報人口,訂口糧。送灶當天應剪“馬草”、備“馬飲”、供“高餘”,把此三樣供奉灶頭上(土鍋才有,現在我們已移至主堂上)。其實馬草就是由五穀雜糧和稻草剪下混合;馬飲就是用杯子裝滿井水;高餘是用碗盛滿米飯,再加上三塊油煎豆腐,寓意灶老爺回來後來年有飯菜可食。
送過灶之後,會有些禁忌,如家人說話不可高聲,不可吵罵;要撣塵除垢,準備年貨;並且每晚家裡要有人。在這段時間還要記住“五要炒六要蒸(炒花生等五穀雜糧和寓意事事順心,蒸蒸日上)、七不舂八不磨、七不出八不歸二十九往家飛”等等。有些食材現在已不需要親手去做了,但形式仍然要有,什麼時間買豆腐,什麼時間購饅頭還是要注意。
忙忙碌碌,眨眼年三十,做生意人必須在二十九到家,一來家裡人安心,二來第二天是年三十,早上有很多禮事要做。
剛分的家,年三十無從下手,奶奶告訴我要準備充足的三天飯菜,因為春節後第三天方可“開生”,即燒煮新鮮食品,除了“豬全身”,豬全身就是從頭到尾有代表性的都要有,還要準備雞鴨魚等等。選好食材後就是一大堆,幸好家裡有隻不鏽鋼茶水桶,年三十早上三點鐘開火,輪翻烀煮,在此期間,我刮鬍子、洗臉、掃地忙得一下也沒停,直到六點起鍋。把豬頭、豬腳、豬尾用托盤裝起來先供奉堂位、燒香磕頭、放鞭炮,然後去“土地廟”。土地廟就是象大部分地區那樣的,有大有小,我們那裡的不怎麼大,離我家大概三百米左右。我們全村有二十七大戶人家,小戶我沒統計過,大部分人都搬入新農村規劃“祥和苑”小區了。毎年年三十大家都來上廟敬香,有開車來的、有跑來的。過去上廟,大家的禱告語是“風調雨順、糧食滿倉”,現在的禱告語都變為“出入平安、再來年豐”,雖然過於現實,但也可感覺到時代變遷。我按照習俗把供品帶著上廟,等我到了土地廟時,前面還有七八個人在排隊,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捧著豬頭沒地方上廟!”
上完廟回來,供品要回鍋,代表以前那是給神的,回鍋後才可上桌,家人用餐,俗稱“搶肥”。僅吃豬全身和饅頭,此時如果有小孩夜裡會磨牙的,包括吵夜的,大人們會安排小孩在門後吃豬尾巴,說吃過了今後晚上睡覺就安穩了。早飯過後夫人準備中午飯菜、包紅包、茶食,我開始搞衛生,收拾桌椅,中午要燒紙錢(陰幣)祭拜祖先。年三十中午祭拜祖先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按規矩八仙桌四椿凳,六葷菜一壺酒,八隻杯八雙筷,精瓷小碗“元寶飯”,燒紙磕頭,澆酒送先靈。做完一切加吃飯要兩個小時,下午開始貼對聯,先內後外、先人後畜,貼完對聯貼門頭,在我們那裡貼完對聯和門頭後,所有東西不可外倒,包括垃圾和水,說會“撒財”。
三十晚上年夜飯和放煙火是一個家庭的重頭戲,往年我們一大家九個人一大桌,總結當年、預祝明年、互相敬酒祝賀,派發紅包很熱鬧,今年兄弟分家,必須各自所守,父母和奶奶先在弟弟家吃一點再到我們家相聚,由於小孩在外上班未回來,五個人在一起喜慶雖有氣氛難到。人少程式要走完,放完煙火要把送灶時供在灶頭的馬草在毎個房間撒下,並口念“雞吃生蛋、貓吃眼明、老鼠吃了瞎眼睛。”當我把這些做完,夫人掃地,三十晚上掃地叫掃“元寶”,從屋四周向中間掃,寓意聚財,當然家主要發紅包。三十晚上穿鍋蓋——忙圓了!一切事情做完,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漸入高潮,可我們夫妻倆已筋疲力盡無心欣賞,正準備洗漱就寢,這時奶奶送來六根蒜,讓關門前放在門外“封歲”,並囑咐每張鍋裡要放糕和饅頭,鞋子要反過來,底朝上放。為了奶奶開心,我一一答應照做。
初一,新年開始,來不及看各類資訊回信息。五點多起床,穿戴整齊,洗漱完畢,煮三碗半熟面用筷子擔著,一盤平果,一盤橘子供上堂位敬首香,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磕拜天地。切記,此時要把送灶時的“高餘”撒出去餵雞。磕完天地頭,要向奶奶、父母一一磕拜,就是晚輩向長輩磕頭,磕拜完長輩夫妻共拜“平安頭”,同時我的父母也要向奶奶磕頭,做完家庭禮儀,吃完早飯,我們就要向長輩、叔伯、鄰居去所謂的拜年。
初二舅舅、初三姑媽、初四姨娘、初五嶽父母、初六七兄妹……相互拜年,你來我往。接著十三上燈,十五元宵節 。
今天,陰,終於好好睡了一覺,醒來後在想,過年這些繁瑣的禮節沒有任何意義,把人搞累死了!但想到奶奶給我的六根蒜“封歲”時,也覺得有一定的哲理性,並且把抽象變成形象的而表現出來。奶奶告訴我三十晚上關門時,也是一年結束了,所有的事都算(蒜)了,不要糾結,向前看,六根是六六大順,當門關起時就是把過去的一年好壞都封在門外,即封歲。
我奶奶今年九十四歲,開始奶奶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只是讓她開心,心裡總認為封建、迷信、古板,現結合當今的國家政策似乎更有一定道理,在今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特別報道了城鎮戶口可以繼承宅基地,迴歸鄉村自然、風土人情。再看一看為什麼毎逢春節,家人不遠萬里回來相聚那麼幾天?為什麼村民已搬出去了還要開車去上廟敬香?為什麼禮節越多規矩越多?這些可能就是禮儀之邦的傳承方法;也可能就是民族的追根溯源途徑;也可能就是漢文化的傳播形式。
想到這,過年,我人是長大了,思想介面還是太小了!
(寫了這一點就是想讓大家分享一下不一樣的過年,有些規矩在各地有別,請包涵!)
2021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