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兩者都是得。

中國有句名言:好花堪折直須折,莫待花落空折枝。這體現了對人生意義的認識。

人生,社會就是以得為先,以得為上。

芸芸眾生,皆為利來。但如何得,就有幾個選擇:

一自得,勞力而獲得,口腹衣裝,這是自得;

二取得,非勞力而獲,取之他人,君子之為,取利而不失益,這是德;

三盜得,驟取他人,或偷,或搶,不留餘地,賊子之為,這是盜。

取予並存,是為有道。這就是交換原則!

恃道而得者,就是有德。

這是促定社會秩序,又不失人類生活積極性的秩序論。但這也成道家看不順眼的地方,以至於有“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說法。因為道家守己,無為的思想是與儒家有牴觸的地方。

儒家思想在社會組織,社會穩定方面有明確的論述,比如講禮,則有人文秩序,講取予則有社會秩序,仁義信,則有社會風尚。

六德(智、信、誠、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重在對社會的約束,倡導。這個對社會治理是有絕大好處的。

至於道家所傳“無為而治”,太過寬泛,很難把握約束,守舊,活力中的分寸,不如孔聖人的如同公式一般的治理方法好用。

但無論儒道都強調約束,守舊,因此在社會創新力上嚴重不足,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屢有創新明星,又快速湮滅的原因所在。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不完美才能造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