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作家盧梭曾在《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中說道:貧窮與苦難並不顯得低人一等,富貴與豪華也不見得高人一等。
讀完曹文軒的《山羊不吃天堂草》後,對貧窮與苦難有了新的認知。感覺到這本書是寫給孩子看的,也是寫給大人看的,這本書在告訴我們:
貧窮與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只有經歷過貧窮與苦難,才能體會生活的真相。
少年明子由於生活所迫,與師兄黑罐一起隨師傅“三和尚”遠離故土,憑著一身木匠手藝到大城市闖蕩,生活的艱辛,世態的炎涼在明子眼裡清晣可見。他們是如此羨慕和嚮往都市人的生活,但是現實卻讓他們明白,他們永遠無法走進那個世界。
作者寫明子生活的小豆村是貧窮的,生活是苦難的。但又不止於描寫貧窮與苦難,更告訴我們貧窮與苦難背後所帶來的東西怎樣影響著明子。一個個活生生的的例子,一個個關於道德良心金錢的較量。當明子走到缺錢的盡頭時,去賭彩票卻賠個精光,拿到定金想要捲走時,卻又放下了。他倔強、善良,正直,憑著一門手藝,就算吃盡世界的苦難,也要光明正大的生活。
明子在城市裡時常想起家裡養過的一群羊,面對長得高貴誘人的天堂草,卻寧可餓死也不吃,最後一隻只壯烈倒斃……
羊尚且如此,何況人!正是農村的貧窮與艱難浸透在明子的骨血裡,也造就了明子吃苦耐勞,堅強而又善良的性格!
01一次帶著孩子回農村,路過韭菜地問孩子:“這是什麼?”
孩子回答:“小麥”,緊接著補充到,“書上不是這樣寫嗎?”
“綠油油的麥苗,黃澄澄的油菜花”!
一時無語,現在的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何嘗去體會貧窮與苦難,只能在書中看到了。
曹文軒的作品在苦難中展現了生活的精彩,在苦難中發現人性,讓人們在苦難中成長。但願孩子能體會到書中的貧窮與苦難!
一位同學家的孩子,上了大學後完全變了。吃喝,消費,穿戴全都上了檔次。不久前又在網上貸款買了品牌手機。同學說:“現在的孩子只知道享受,只知道消費!”
只知道享受與消費的孩子,一旦遇到生活的變故,該怎麼辦?該如何應對生活?
親戚家一雙兒女,都在大城市生活。父母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貧窮山溝溝裡把他們培養出來,而今父母都生病了,誰也不願回去,誰也不想承擔照顧父母的責任!
習慣了都市生活的孩子,體會不到父輩的艱辛,不知道父輩如何在貧窮中掙扎,不知道自己生活的背後父母在承擔怎樣的苦難!
02前不久識到到一位剛從貧窮地區支教回來的姑娘,姑娘和以往大不一樣,再也不攀比,再也不把高擋的衣服,化妝品當作生活的必修課。一次交談中姑娘道:
沒想到還有那麼貧窮的地區,吃穿都是問題,更談不上教育了!
姑娘還說:小時候在曹文軒的《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看到的貧窮,現實中真的有!
只有真切體會到生活中的苦難與貧窮,才會意識到:
貧窮與苦難不見得低人一等,但它的的確確存在,只有體會到貧窮與苦難,才能增加人生的厚度!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不僅是寫給孩子的,也是寫給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