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智慧解讀大自然的奧秘
第七章 作為自然現象存在的飛碟(UFO )
自然的造化真是奧妙,每當人世間歸於沉寂、平靜之時,她總會不失時機地放出幾個UFO,刺激一下人們似乎已經麻木了的神經,攪得人心猿意馬、熱血沸騰,成為我們平淡生活的好佐料。
“外星人來訪”,願望固然美好,但卻萬般尋他不著,算算路程也無來由。其實它們大多可能都是遊走於大氣層中的形形色色的不同離子成分、不同密度的等離子體團塊發生輻射覆合形成的。
本章透過對一類UFO——不明飛行物事件的綜合分析,發現大部分UFO事件,都可能並不是“外星人”的飛行器,而不過是空間等離子體迴旋共振與複合事件。是一種微型碟狀龍捲風,屬於龍捲風的一個特殊型別。它們的各種特徵都可以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釋。今天,人類已具備足夠的智慧,把這些“不明飛行物”變為“已知飛行物”,從而解開這些“最大的自然之謎”。
UFO——不明飛行物,一種被為數眾多的人——其中不乏科學家、學者、政要、軍人、教師、學生等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所目擊到的真實存在的現象,被稱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自然之謎”。很多人認為UFO就是外星人的飛行器,但另外很多人又可以輕而易舉地用簡單的推理令人信服地徹底否定這種觀點。
1.UFO的本質與其自身帶電現象
儘管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外星人”曾經飛臨地球的可能性,但是,在對除掉所謂“第三類接觸事件”的大量UFO或“飛碟”目擊報告進行綜合分析後,作者發現,UFO——不明飛行物,可能都不過是發生在低層大氣或電離層中的等離子體迴旋共振與複合現象。
眾所周知,在大氣層上方,存在電離層和磁層。它們主要是由被電離的帶電的正負離子(稱作等離子體)所構成的。一方面,等離子體形成的電磁場演化成穩態磁場或輻射電磁波時,會引發等離子體迴旋共振、橫波共振、縱波共振等各種形式的共振。另一方面,由於正負電荷(正負離子)之間存在靜電引力,等離子體維持電離狀態需要能量的不斷輸入,一旦能量輸入不足,等離子體之間的電場能量降低,正負離子就會相互吸引而發生複合,產生中性粒子。所以,在長期演化過程中,處於電離態的等離子體在達到一定條件後會發生複合。由於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中等離子體成分、密度、體積、正離子與負離子之間的比值的差異,從而導致了多姿多彩的空間等離子體複合現象。
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等離子體發生複合的主要結果是複合為中性粒子,而大量的中性粒子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或氣體或液體或固體物質。
電離層、磁層中的等離子體經過長時間的演化以及由於與地表之間的電磁感應作用,會在某些區域性聚整合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較高密度的等離子體雲團,這些密度較高的等離子體雲團在演化過程中就可能形成穩態磁場,洛倫茲力引發迴旋共振,或因電場極化,或因發射電磁波引發各種形式的共振,或達到了複合條件後就會發生各種形式的複合,產生多姿多彩的各種空中奇景,諸如形成風、雨、雪、雹、雷電、隕石、流星、雨異物等等,而大多數UFO現象,也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較特殊的現象罷了。
大氣層中的一些小型等離子體團塊,如果形成了穩態磁場,洛倫茲力就會引發等離子體迴旋共振,從而形成一個閃閃發光的碟狀物。由於其磁場的不均勻性,碟狀物會發生漂移,而在大氣層中快速遊走,當它內部磁場趨於均衡時就會懸停於空中。這可能就是大多數“UFO”事件的真實面目。
如果它主要由金屬離子組成,則會帶有金屬光澤。如果其中雜有稀土元素離子,則可能呈現各種顏色。更多的則呈火球狀。它發出的光,正是由等離子體的輻射覆合產生的。
由於它們電場、磁場很強,會對電器裝置產生顯著影響,使電器、儀表無法正常工作。當它內部的磁場失衡時,就會發生漂移而高速飛去。當它內部的磁場趨於均衡時,就會在空中懸停。當其中的等離子體複合淨盡時就會很快或逐漸消失。有時它會降落至地面,正負離子發生複合放出的能量可將植物燒焦,並會有電磁場殘留。
所以,人們注意到,飛碟的自身帶電現象,被研究證實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現象。例如,1982年在法國一個地方,一個卵形飛碟著陸於亨利先生的院內,飛碟飛走後,調查人員趕到現場調查而得出了這樣一種結論,證明當時的不明飛行物飛走時曾有一個強大的電場。因為只有在強電場的電離作用時,亨利先生院內的那些草和植物才會產生向上挺拔的現象並引起植物的枯萎,該調查透過實驗室的實驗而得到了證實。1981年的某月,一個巨大的透鏡狀不明飛行物降落在法國普羅旺斯的一條山區小道上,透過對飛碟著陸點的土壤、植物做化驗證實,那些土壤和植物當時都受到過強電場的電離作用。
透過進一步的觀察與研究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飛碟的出現和執行常伴隨著一些強烈的電磁效應同時存在。這一切都能夠說明飛碟本身是強帶電的。[1]
在自然界,什麼樣的物質才可以成為強帶電體呢?只有等離子體(氣體、液體、固體帶電,也是由於等離子體的作用)。
法國著名飛碟專家埃·米歇爾也在其《神秘的天物》一書中指出:“大部分近距離的飛碟現象,都可以從現象附近存在的變化著的磁場來證實。無論是‘癱瘓’現象(電器停止工作)、目擊者的觸電感、導體溫度上升(樹被燒焦,樹根碳化,雨中的樹幹枯,在汽車內感到灼熱,汽車發動機發生故障),還是金屬物體的強烈震動,都可以用低頻變化著的強大的磁場的旋轉來解釋。”[2]
自然界中什麼樣的物質能產生這樣強的(電)磁場呢?中性物質由於一般情況下帶電量很低,故不能產生明顯的電磁效應,無論是氣體、液體、固體中性物質,都不能導致顯著的電磁異常,只有一種物質——等離子體,發生運動時必然產生強烈的電磁效應。所以,當等離子體發生迴旋共振時,其中的帶電粒子的快速旋轉運動就會產生強磁場。由此基本上可以推定,UFO是大氣層中的等離子體發生迴旋共振時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絕大部分UFO其實就是球形閃電也即正在發生迴旋共振的等離子體團塊。UFO的許多性質與球形閃電如出一轍。球形閃電也可以在空氣中自由飄遊,且顏色多變,有時發出輕微的呼哨聲、嘁嘁聲或噝噝聲;有時前進,有時停留在半空中,有時又降落在地面;有時還會引起物體不可思議的位移。球形閃電從空中飄過時,會干擾附近的無線電通訊,影響電器裝置與發動機的正常工作,可以使雷達監測系統出現失誤等等。這些也正是UFO的典型特徵。
2.UFO現象的典型特徵
UFO所具有的強大電磁效應是它的典型特徵,這種效應在許多重要的UFO事件中都非常突出地表現出來。
一個十分著名的留有大量遺蹟、被稱為“空中怪車”的“UFO”案例發生於1994年11月30日凌晨3點,貴陽都溪林場和貴陽車輛廠,一夜之間,四百多畝、斷續三千米的林木被攔腰折斷。這次事件中,“有二個會旋轉的火球,有一陣驚天動地的轟隆聲,有強的光,有橫掃一切的力。——這就是目擊者共同的反映。”[3]
這個UFO的主要表現為:有如蒸汽火車慢行時的“咣噹”聲,“看到兩個大火球逆時針旋轉著前進。看不見其他有形體的東西,只覺得有一種特別強的、向上的引力,十分嚇人。”火球過處大樹被攔腰折斷或拔起。一輛滿載50噸鋼材(加自重20噸,共約70噸)的火車車廂被推出約20米遠。4根直徑10釐米的無縫鋼管柱子,兩根被折彎,兩根從離地面40釐米的高度被齊刷刷地“切斷”,但該庫房卻無損傷。水泥地板有被強高溫燒過的焦煳痕跡。5噸重的航吊車在接近封閉的車間內“自行”移動56米。
專家分析了車廂位移、航吊車位移、門銷脫落、不鏽鋼拉手拉斷、樹木折斷、拔起等一系列情況後認為,只有強磁力才能達到如此能量。[4]
正是近地面的等離子體團塊發生迴旋共振,等離子體的快速旋轉才產生了強磁場,使大片的林木被旋扭而攔腰折斷或拔起,將70噸重的火車車廂推出20米遠……
這個“空中怪車”所發出的“驚天動地的轟隆聲”(很多人描述為類似火車的鳴笛聲),正是等離子體迴旋共振導致空氣振動而形成的。它所發出的強光,則是一種等離子體發光。
類似上述將大片樹木攔腰折斷的UFO事件在史料中也有記載,如:《景東縣誌稿·天文志》記載:咸豐十年庚申八月,一夜間,聞萬鍾齊鳴,自近而遠。次日視之,山中樹木雖大至數十圍者,亦折為兩段,順道而去,若開路然。[5]
另外,國外的一些資料記載中也存在類似現象,如:
1872年11月30日紐博特爾的旋風,……12點鐘左右,我們這裡下了暴風雨和冰雹,在暴風雨當中,閃過一個很強的閃電,伴有幾乎是瞬間的一個非常特殊的帶格格聲的響雷。……我已經見到從不同地點看到了火球的4個人,他們都一致地表示聽到了像一列火車開過似的一陣颼颼的呼嘯聲,……隨後就見到一個大而旋轉著的火球從離地6—10英尺處移過。煙颼颼地繞上空中,而且伴有一陣大風,帶著大量的枝葉掠過,……大樹連根拔起,有些大樹大約在離地10英尺處被折斷,另有一些樹的樹枝都被折斷,有一個地方大約100碼長的牆被颳倒,……有些石頭被帶出了10碼遠。
當天下午,我坐車沿著它的整個路徑行駛,全長大約2英里;起初的方向是從西南向東北,接近終端處轉向西北。最初在它所經過的路線上,一開始行經的地面,寬度很窄,但隨著它的前進而加寬,到最後的田地上,破壞物的碎片覆蓋了150碼寬的場地。……在這裡,有些地方的地面好像被一個炮彈炸過似的。……有一個人說,在它經過之後聞到有很濃的硫磺燃燒的氣味。[6]
這個火球所經之處也是“若開路然”。類似火車似的響聲、大樹被折斷等等,都與上述貴陽都溪林場的“UFO”案例相似。顯然都是高密度等離子體雲團發生迴旋共振和複合導致的。硫磺燃燒的氣味表明是由含有硫離子的等離子體複合而成的。終點處的地面像被炮彈炸過,顯示在這裡發生了最後的爆炸性複合。
觀測資料表明,有些飛碟會“主動”接近飛機,甚至“吸引”飛機。有的飛碟則在飛機靠近時會突然遠離,這顯然與等離子體“異性相吸,同性相斥”有關,當飛碟的整體電性與飛機的整體電性符號相反時,兩者會感應相吸,飛碟就會“主動”向飛機發起“攻擊”;而當飛碟的整體電性與飛機的整體電性符號相同時,則會產生“同性相斥”效應,當飛機向飛碟靠近時,飛碟便會遠離而去。
帶電雲團發生迴旋共振時會產生噴氣作用,當接近地面時就會由於反衝作用而重新升起。古籍和現代觀測資料中有很多類似事例。
古籍《晉陽秋》載: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投於亮(諸葛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另有許多資料也記載有這樣的“星”或發光的飛行物落地又重新升起, “往大還小”正是由於等離子體發生複合後而使等離子體不斷減少並最終複合淨盡而消失。
對於某些UFO“外殼”帶有金屬光澤,酷似金屬飛行器的現象,雷元星認為是由地殼內金屬岩漿液的蒸發溢位的鎂、鋁、鉀、鈉、鈣等帶電的金屬離子形成的。
如鎂最容易失去外層2個電子,變成正鎂離子Mg+,它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在粉末狀態下也保持著金屬光澤。在常溫下,與空氣裡的氧緩慢氧化,在地面空氣中放久後,慢慢發暗並失去原有的金屬光澤,鉀和鈉也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在陽光照射下會銀光閃閃,但在空氣中稍久一點,便氧化成為一種淡黃色的粉末。[7]
實際上現代空間探測已發現,在電離層中也存在許多金屬離子密集的區域。所以大多數UFO都是在高空突然出現的,從地殼中“冒”出來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未完待續,接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