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道德經》開講第12天。

自古有很多無私的智者,基本都沒落得好下場。受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被人誤解、懷疑、追殺甚至陷害,但其後人卻享受著祖先用生命和正義換來的福德。譬如孔、孟、屈原、岳飛。他們的後代不無驕傲地說自己是誰的第多少代傳人,不但收穫社會尊敬,還告誡自己孩子向先祖學習,從小立下光明之志。

歷史上也有很多自私的奸臣,當時一手遮天,尋歡作樂,欺上瞞下,欺天瞞地,為所欲為,不亦樂乎。但後人幾乎沒有人願意,或者不敢提及曾經名震一時、禍害一方、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那個“大人物”是自己祖先。

無私的人在無形中成就了後代,自私的人在無意中貽害了後代。這就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的道理。

我們不能想象自己的兒子外出工作,同事或領導問起爹孃的名字,兒子閃爍其詞就是不說。因為怕丟臉,怕說出爹孃名字來招致白眼。

有個朋友,舅舅是某市副市長,5年以前所到之處一路綠燈,前呼後擁。前段時間舅舅因為貪汙被判了無期徒刑。自此在公眾場合從來不提舅舅的名字,甚至避之不及。

《道德經》說,我們要學習天地的無私。生養撫育萬物,從來沒找我們收過費,甚至連個讚賞賬戶都沒開。但人類沒有不敬重天地,不懼怕天地的。為什麼?因為它們從不為了自己的生存,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自然而然地執行著。這就叫天長地久。

原文是: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普通人是沒有能力作大惡的。那些極度輝煌和極度毀敗的機會自然不是人人都有。致使我們對祖先的功過帶來的好惡理解不深。但有一點可以證明,凡私慾過重的人都是盛開一時,臭名一世,甚至百世不能翻身。

普通父母也有私慾。

心理學有一種概念叫“非愛行為”。表現在母親經常提醒孩子記住自己起早貪黑給你做飯、日夜操勞為你付出、省吃儉用供你上學、犧牲青春陪你讀書。其內心的根本目的讓孩子來感恩,來孝順,從而滿足自己孩子出大名、當大官、考名校、得高分的虛榮心理。

更麻煩的是,這樣的父母往往方法不得當,除了溺愛嬌寵,就是怒吼苛責,無限制滿足孩子物質需求,有朝一日心裡不痛快,就把陳芝麻爛穀子的付出都抖落出來。讓孩子覺得欠了父母好大人情。

夫妻之間也會出現類似的私慾。為妻子買個東西,做個飯,陪著逛個街,事先事後都要提醒一下:我可是為了你呀!

這是一句極為不值錢的話。本來沒少做事,一句話就暴露了本性:私慾。

想用人家的感謝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是個被動和虛偽的想法。假若有一天另一個人對你尊重有加、噓寒問暖,很可能就是移情別戀的轉彎。

無論是自私的奸臣,還是自私的母親和夫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能獨守內心清白和公正,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向別人施捨上。

奸臣以陷害忠良來維護自己權威,母親以期望回報來獲取自身價值,夫妻之間以對方的口頭感謝來認定情感的忠貞與否。這都是一種內心的私慾,最終都會下場不堪、丟盔棄甲,敗得很慘,最終回天乏術。

如何是好?

王陽明給出了尚好方案:省(xing)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

意思是,要經常反省檢查自己,將私慾提煉出來,無論何時,不給私慾留一絲空間。

我們經常提煉黃金,提煉汽油,提煉諸多服務於人類的物質和元素。但很少有人在心緒與性情中提煉私慾。

怎樣提煉呢?

陽明先生給出了答案:

1、先認清私慾是有害的,如同盜賊一般,不但謀財,還可害命。

2、我的私慾在何處,有哪些?

3、我要透過什麼手段和方法來克服、戒除這些私慾?

4、立下決心,必須清除私慾!用強大的意志力,一日不成就兩日,兩日不成就三日,絕不半途而廢。

5、剋制私慾後,光明自己的良知,回覆那個曾經善良的自我。

6、反思:我為何會有這種私慾,這一私慾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但凡長久的婚姻、愛情都是私慾少,但凡吵架的夫妻、破裂的婚姻、激情的出軌,都是私慾重。當我們祝福新人天長地久時,就是在祈禱他們少一些私慾,多一些真愛。人與天地唯一的區別就是私慾。祛除私慾,就可以天長地久、天人合一了。

今天的原文是《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道德經#

1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賈平凹:心上有個人,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