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北宋初年的宰相趙普。宋太宗即位後,朝局動盪,為了穩定朝堂。他想起了曾經輔佐哥哥趙匡胤的宰相趙普。想要重用趙普,奈何聽說,趙普只識《論語》而不知其他典籍。於是宋太宗召見了趙普,問趙普是否只識《論語》,趙普深知這是政敵對他的詆譭。也不辯解,而是回答說:“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正是這“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打動了宋太宗,讓宋太宗對趙普委以重任,同時也留下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名。

初聞半部《論語》治天下時,也是認為趙普只識《論語》而不知其他典籍。正因如此,對趙普這個人的印象算不上好。但是深入地瞭解之後,發現趙普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實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件事一開始也是確有其事。趙普這個人聰明有餘,也擅長謀略,但是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不愛讀書,據《宋史》記載:“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正因為不喜歡讀書,所以世人皆稱趙普“所讀僅《論語》而已”。按照早年趙普的這種學習方式,說他靠著半部《論語》來幫宋太祖治理天下也不算為過。

不愛讀書的趙普,最終也因此而栽了跟頭。乾德三年,宋太祖因伐蜀一度受阻而心情不佳,在宦官的陪同下來到了觀文殿散心。趙匡胤在擺滿寶物的雕螭案架上,發現了一面雕龍鐫鳳的精美銅鏡,背面刻著“乾德四年鑄造”的字樣,心中不免疑惑。

因為自他改年號“乾德”至今才過了三年的時間,怎麼會出現“乾德四年鑄造”的物件呢?對此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歷史上有別的朝代使用過同樣的年號。但是趙匡胤清楚地記得選定此年號時,自己曾慎重地徵求過宰相趙普的意見。趙匡胤當時給到的解釋是:“乾”即天之意,“德”即美德,用此年號是希望大宋繼“建隆”之後,能夠順天之德,攜天下之大勢,迅速完成統一。一旁的趙普聽了,連連稱讚此年號起得好,叫起來響亮、大氣,並引用陳子昂的詩說此年號好得“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用之一定會大吉大利。

如今這才過三年,就出現了與前朝同年號的紕漏。宋太祖當即便拿著銅鏡匆匆返回邇英殿,遣太監立即去找趙普前來盤問。恰逢此時有個叫做盧多遜的副宰相(此人一向與趙普不和),前來彙報工作。宋太祖便問盧多遜這銅鏡上面的年號是哪個朝代的年號。盧多遜看了一下鏡子上的年號,當即就說:這是前蜀所造,因為前蜀後主王衍使用過此年號。但自他使用此年號起,前後不過六年,前蜀就滅亡了。

一聽到這話,趙匡胤當時就氣炸了,因為他知道前蜀滅亡,迄今為止不過40年的時間。這樣看起來,襲用這個短命王國的年號簡直是晦氣至極。再聯想到如今恰恰是攻後蜀受阻,他便料定這與此年號有脫不開的干係。越想越氣的趙匡胤,所以當他看到趙普時,便正氣急敗壞地寫下了“宰相誤國”幾個字,同時擲出那面銅鏡讓趙普解釋年號的問題。向來不喜歡讀書的趙普手拿銅鏡翻來覆去地察看,也不知道要怎麼解釋。看到不知所措的趙普,趙匡胤再也忍不了,於是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塗向趙普蒼白如紙的面龐,而且一邊隨意塗抹,一邊義憤填膺地訓斥:“堂堂宰相,疏於文事,壞我國事,罪當何論?看來做宰相還需要讀書人!”

因為這件事趙普被趙匡胤給疏遠了,不久之後,便被辭去了宰相之位。好在趙普知道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降職之後,趙普開始發憤讀書,結交當地的文士名流,聘請國學大師定時為自己講習經義,韜光養晦,以待時機。

宋太宗即位後,趙普的機會也來了,為了穩固朝堂。宋太宗決定重新起用趙普,與趙普不合的盧多遜,為了打消宋太宗起用趙普的念頭,便四處傳播“普所學止《論語》”的流言蜚語。趙普對此以盧多遜結交秦王趙廷美之事大做文章,宋太宗得知後,當即罷免了盧多遜。同時召見了趙普,問其是否所學止《論語》。趙普通過了“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的回答成功地得到宋太宗的信任,重新登上了宰相之位。所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趙普“浪子回頭”的見證,在趙普的輔佐之下,宋初的政壇才得以穩定,北宋的統一離不了趙普的功勞。

15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032 小文小趣——龍抬頭和我的長髮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