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和黛玉互為知己,其互為知己的地方,恰恰是人類所無法理解和接受的地方,比如以說“仕途經濟”、“應酬世務”為“混帳話”,還比如他們對於親情都表現得比較漠然,還有,他們所有行為的出發點都是“我只為我的心”。
賈寶玉和林黛玉,有著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一個從小被祖母溺愛不肯安心讀書,一個卻從小被父親嚴格要求讀書務本,為什麼他們會有這麼多相通之處?
聯絡書中對他們的定位,“木石前盟”,我突然有了答案。
對於“木石前盟”,因為廣大讀者的關注點都在對應於“金玉良姻”,便以為“木石”的意義只在於說明他們前世的緣分。如果按照這個思路,那麼紅樓就朝著三角言情的方向去了。
很顯然,無論是對僧道二仙的塑造,還是對甄士隱的經歷描述,以及對賈瑞的刻畫,還有充滿禪意的《好了歌》,作者都在告訴我們:紅樓的主旨絕不是三角言情,而是關於人性、關於虛空、關於徹悟的更為宏大的主題。
那麼,“木石”的定位,其根本作用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木石”是如何出現的。
“木”指的是林黛玉,她原本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草,被“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才“得久延歲月”,漸漸修煉成人形。書中還特別強調,“僅修成個女體”。
這就說明,林黛玉的前身不是人,而是草,即使經過修煉,也只是擁有了人類的身體。言下之意,林黛玉只有人類之身,卻無人類之心。如果按照物種劃分,她不屬於人類,只屬於草類。
再看“石”,也就是賈寶玉,他本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一塊頑石,因為被女媧煉過而有了靈性。後被僧道二仙攜帶入紅塵,瞞天過海地騙過還淚報恩的絳珠草,化身為賈寶玉。
所以,按照物種劃分,賈寶玉也不屬於人類,只屬於石類。
這就是作者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定位:他們一個是石,一個是木,都是非人類,都不具備人類正常的情感和思維。
這是理解寶玉和黛玉的基礎,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真正理解寶玉和黛玉的那些異於常人的言行。因為他們都不是人類,不具備人類的情感,所以,他們有一個待人處世的共同點:無情。
賈寶玉看似多情,實則無情,有情極之毒。賈寶玉以多情著稱,尤其是對漂亮女孩多情,有人甚至給他安上了“尊重女性”的名號。
然而,“假作真時真亦假”,寶玉姓賈,賈即是假,他的那些言行,都是虛假的表象。他對漂亮女孩的好,其實是有目的的,就是希望所有漂亮女孩都能喜歡上他,為他的人生增光添彩,讓他的俗世人生有無數女孩相伴。
關於他的這一想法,他親口對襲人說過,“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該死於此時的,如今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就是我死得得時了。”
這就是寶玉對女孩多情的原因,他是有目的的,希望這些女孩都把人生交到他手上,在他身邊陪伴著他,直到用眼淚把他送走。
至於他走後,這些女孩的人生誰來負責,他從沒想過,這正是他的無情之處,也是他的情極之毒。
也就是說,他的多情是一種毒,會毒死這些因他的多情而來到他身邊的女孩。
寶玉的這種始於多情終於無情的毒害女孩的事情,在書中多有體現,金釧、晴雯、黛玉都是其受害者。
很多人把金釧之死歸罪於王夫人,明明是你兒子挑逗人家,你卻對兒子沒有任何懲罰,把責任完全推給金釧。
沒錯,是寶玉挑逗金釧在先,這正是寶玉的多情,有口無心地說:“我明日和太太討你,咱們在一處罷”。但他卻在金釧被王夫人責罵之時,“早一溜煙去了”,表現得特別無情。
被趕出去的金釧選擇了跳井自殺,試想一下,如果這個期間寶玉對她進行了撫慰,她還會自殺嗎?
正是寶玉這個始作俑者對其所受的委屈不聞不問,才導致了金釧想不開。
寶玉對晴雯的態度也是如此。晴雯是寶玉最寵愛的丫頭,寵愛到讓她忘記了自己“身為下賤”,只知“心比天高”,以至於成了眾矢之敵。但是,在晴雯落難之後,寶玉沒有任何對晴雯有實際幫助的行為,反而一直追問晴雯“一夜叫的是誰”。他只要晴雯心裡有他就夠了,其它的都不重要,晴雯的生死更不重要。
同樣,寶玉對黛玉也是這樣的態度。他心裡想著要和黛玉同死同歸,嘴上跟紫鵑承諾:“活著,咱們一處活著,不活著,咱們一處化灰化煙。”這是多麼讓人心動的承諾啊,但他為此做了什麼嗎?沒有,什麼都沒做。他要以什麼名義與黛玉在“一處活著”?他沒有說,也沒有做。他要給黛玉主僕什麼樣的未來?他沒說過,更沒想過,最終導致了這對主僕的薄命悲劇。
這就是寶玉對女孩的態度,始於多情,終於無情,多情是他的包裝,無情是他的本質。他對女孩的多情,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正是林黛玉無情的體現。曾經,我以為,林黛玉的“孤高自許、目無下塵”中的“高”和“下”是指地位的高下。其實,林黛玉心中的“高”和“下”更為廣義,除了指地位的高下,還指才華的高下。林黛玉以才高自居,自以為高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所以誰都不放在眼裡,更不放在心上。
也許有人會說,黛玉怎麼可能誰都不放在心上?她不是把寶玉放在心上了嗎?
不,黛玉並沒有把寶玉放在心上,因為她並不關心寶玉,她在意的只是寶玉是否關心她。
也就是說,黛玉對寶玉的愛,是索取型的,完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是黛玉的無情。
這種無情,是從她的前世絳珠草開始的。
我在《木石因果:最是無情絳珠草》一文中分析過,絳珠草還淚報恩的想法,就是一種自私的想法。她想的僅僅只是如何快速償還神瑛的“灌溉之情”,沒有考慮神瑛是否需要是否能夠接受她所償還的眼淚。
誰會需要別人的眼淚呢?絳珠不會考慮對方需不需要,她只考慮自己是否已經償還了。
絳珠把這種自私無情帶到了林黛玉身上。讀者們都知道,林黛玉在賈府的一切生活待遇,都來自賈母對她的憐愛。但是,林黛玉是一個毫無感恩之心的人,她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 於是,在80迴文本中,看不到黛玉對外祖母的關心,不但沒有噓寒問暖,還非常不懂事地讓外祖母為她操心。
有人說,黛玉對紫鵑姐妹情深,可是,在80迴文本里,不見她對紫鵑的半點關懷,反而脫口而出“等我的紫鵑死了”。
那麼,她對寶玉有情嗎?和寶玉對她一樣,看似有情,實則無情,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希望得到對方的情,而不是付出自己的情。
所以,我們會看到,黛玉不斷拿眼淚轄制寶玉,凌駕於寶玉之上,從未對寶玉平等以待,這就是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式的無情。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俗話還說:哪怕是塊石頭,也能給它捂熱了。巧的是,黛玉正是草木,而寶玉就是一塊捂不熱的石頭,這正是他們有著異於常人的思維而且自私冷漠無情的根本原因。
這也是理解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人物形象的關鍵:他們本是石頭和草木,不具備人類的情感和思維,自私冷漠無情才是他們的本性。理解了這樣的人物形象定位,他們那些“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的怪異舉動,就都順理成章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