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應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詩句,這詩句出自《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現代詩裡面描述的幸福生活可以說是很多想逃離繁重生活的都市人所向往,讀到這感人的詩句,讓人不禁想去了解這首詩的作者,想象著他應該是一位對理想充滿追求,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
詩作者的筆名是“海子”,原名查海生。他一生創作了無數的詩,主要以抒情為主,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不僅他的詩,連他的名字都充滿浪漫,但他的人生卻沒有多少浪漫的成分,相反卻短暫而慘烈。
神童的出生1964年,海子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小村子,在農村長大。爸爸是個樸實的農民,媽媽也是淳樸的農婦,雖然父母並不是高知識分子,但海子的媽媽還是比較注重海子的教育,除了送他上學,還買來書本讓他讀,這讓有著過人天分的海子如飢似渴。這其中有關於詩歌的書,這也許也是奠定了海子熱愛詩歌的基礎。
海子的天分在讀書之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他四歲參加了村裡舉辦的《毛主席語錄》背誦比賽,這在其他孩子還在玩泥沙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了超高的智商。一方面是海子的天分高,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努力,1979年,海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的法律系,那一年海子只有十五歲。試想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大學,這是多少人為之拼命奮鬥的大學,卻被一個少年過早地實現了人生理想。
海子考上北大是1979年,那一年全國恢復高考不久,海子無疑是幸運的,他成了無數人羨慕的物件,但四年的大學生涯裡,他卻顯得非常沉寂。只是在大學裡,海子喜歡安靜,他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暢快地閱讀,海子喜歡詩歌,他可以安靜而自由地創作,那個時代雖然默默無聞,但卻是海子人生中珍貴的時刻。
嶄露頭角海子讀書的八十年代,是一個詩歌的鼎盛時期,幾乎每一個大學生都會去創作詩歌。那個年代流行的是朦朧詩。所謂的朦朧詩,就是不直接寫出作者要表達的內涵,而是用一種象形象徵來意指某人或某事,含蓄地表達著詩人強烈的思想。這樣的詩歌方式似乎非常適合海子這樣內向的人,他的創作既受到其他朦朧詩作者的啟蒙,也受到西方詩人尼采、海德格爾的影響。雖然他在大學期間已經開始創作詩歌,但是那個時候他的作品還沒什麼名氣,只當是練手,他真正的詩歌創作生涯應該從他在北京大學畢業後。
海子畢業後進入了中國政法大學校刊編輯部,認識了同樣是詩人的西川,西川成了他的摯友。1984年,海子創作了詩歌《亞洲銅》,1985年,《亞洲銅》以海子的筆名在校刊發表。海子的詩充滿了生命力,包含歷史、哲學、美學等內容,讓人讀後有震撼人思想的力量,能感受到詩歌背後幻想和激進。
遊歷西北如果說現在的人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還不足為奇。但在80年代,海子的這個舉動還是讓人比較意外,他選擇的地方和現在很多文藝青年選擇的旅遊勝地一樣:青海、西藏等地。只是現在的交通便利了,那裡也開發了很多的旅遊景點,去西北旅行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但是海子在那個年代選擇去西藏無疑是一趟極為艱辛的旅程。至於海子為什麼選擇去青海西藏等地,估計也是和他浪漫的性格有關。
那時的海子留著藝術家那樣的長髮和鬍子,讓人一看就有種文藝青年的感覺。西藏等地有著壯美景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徹底激發了海子的浪漫思想。
海子是1986年去的西藏等地,1988年他又再度遊歷了西藏。那段時間應該是海子的創作高峰期。他創作了《珍貴的人間》、《祖國》、《五月的麥地》等一系列的詩歌。海子寫作長詩固然是他的強項,但其實他的文學作品並不侷限於詩歌,他還創作過小說和劇本。海子的詩在1986年獲得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隨後的1988年,他又獲得了另一個殊榮:《十月》文學獎榮譽獎。這些成就對於一個只有二十多歲的青年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令人羨慕不已的,不少人認為海子的前途是無可限量的。但是隻有海子不這麼覺得,因為那時的他在思想上正飽受折磨,每一天的精神都處於極度亢奮又極度焦慮之中。
詩人的殞滅八十年代末,已經改革開放的中國正受到來自各方思潮的影響,不少人下海經商發了財。飽讀詩書的文化人卻不吃香,詩歌也越來越得不到人們的欣賞。海子發現自己一箇中國政法大學的教師的收入竟然都比不上一個擺攤賣貨的。再加上工作壓力、失戀等的打擊,本來思想上就敏感而脆弱的海子越發地不能控制自己內心抑鬱的蔓延。但倔強的海子並沒有讓別人知道自己內心的痛苦,也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去釋放。
終於,在1989年初春的一天,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能選擇用這麼慘烈的方式結束生命,不難看出海子離開這個世界的決絕。但海子至死都是一個文人的存在,因為他是帶著《聖經》等四本書一同赴死亡之約,這裡面並沒有一本自己的詩集,可見他並不在意自己的文學成就。海子的媽媽是個文盲,海子生前並沒在意過他的詩,海子死後成了他的詩迷,幾乎能把他全部詩歌都背下來。
結語海子走了,但時代並沒有忘記海子,他的詩在他死後越發地被人們重視和喜愛。不少熱愛海子詩歌的人去探尋海子生前的足跡,感覺他詩歌裡的浪漫和生命的張力。雖然他的早逝很令人痛惜,但他的詩歌卻溫暖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