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華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史學著作汗牛充棟,史學家如滿天繁星,那麼,誰是其中的終極高手,誰能最終問鼎史學之桂冠?

毫無疑問,史學界公認的兩大巔峰之作就是《史記》和《資治通鑑》,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今天,我要毫不客氣,不揣冒昧,強行請出兩位史學界的泰斗和他們的傳世鉅著,來一場五局終極比拼大戰,看看究竟誰是史學界的最強者!

下面,隆重有請兩位大佬攜大作登場(彩旗飛舞、鼓樂齊鳴):

紅方:【西漢】司馬遷、著作《史記》

藍方:【北宋】司馬光、著作《資治通鑑》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曾任西漢太史令、中書令,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史學之父。所著《太史公書》(即《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時稱司馬溫公。中國北宋偉大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進士及第,官至宰相(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流傳千年。

第一局:著作長度厚度比拼

紅方:司馬遷、《史記》

紀傳體通史,53萬字,130卷,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等五大型別,記載評述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之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規模巨大,體系完備。

藍方:司馬光、《資治通鑑》

編年體通史,300萬字,294卷,按朝代分為十六紀,上起周威烈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敘事周祥,評議精到。

此一局比拼結果:不分伯仲,各有特點。

第二局:史學價值比拼

紅方:司馬遷、《史記》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了史書此一體例的先河,其首創的本紀、世家、列傳等人物傳記寫法,及表、書等型別,為後世所繼承和效法。

其著作內容跨越三千年,囊括古今各類知識,融各家各派文化於一爐,包羅永珍,氣魄宏大,寫了遠古、近古,寫了中原華夏、邊疆外國,寫了經濟文化、政治軍事,寫了帝王、將相,寫了英雄豪傑、販夫走卒。其著作所表現的進步的歷史觀、先進的經濟思想、強烈的民主性和批判性,豪邁的人生觀、生死觀、價值觀,為歷來史書所罕見,其為史書注入了新的強大基因和生動有趣的靈魂。

在《史記》之前,史學作品沒有獨立的地位、範圍很狹窄,在此之後,史書開始廣受重視,地位愈高,寫作者越來越多。太史公於史學之價值,是再造之功、重生之力,魯迅先生謂“史家之絕唱”不為過也。

藍方:司馬光、《資治通鑑》(或簡稱《通鑑》)

在《通鑑》橫跨16個朝代、共計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佔全書40%,史料價值非常高。

司馬光在編修《通鑑》時,不僅妥善地將紀傳體揉入編年體中,而且突破我國古代編年體史書按年紀事、沒有篇目和目錄之舊例,分三部分將年表、帝紀、曆法、天象、目錄、舉要及索引集於一塊,開創了編年體史書多功能目錄的新體例,將中國的歷史編纂推進到了新的高度。司馬光在《通鑑》中體現的文獻整理思想、模式及方法,不僅結出了豐碩成果,豐富了中國古典文獻學理論,而且對文獻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通鑑》中極具特色的“臣光曰”,蘊含了對歷史的獨到見解和和對政治的深刻領悟,對閱讀的執政者來說,常常有莫大的啟發和教化之力。

《通鑑》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通鑑》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列舉、數不勝數。作為歷代君王的教科書,除《史記》外,無一部可以和《資治通鑑》媲美。毛主席就曾讀《通鑑》十七遍之多。

此一局比拼結果:各擅精彩,各領風騷。

第三局:文學藝術價值比拼

紅方:司馬遷、《史記》

《史記》不僅是偉大的歷史典籍,而且是一部成就非凡的文學作品,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鉅著,其創作手法為後世文學提供了諸多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如“互現法”,在不同章節、不同場景中表現人物的不同側面,又如“細節的生動描寫”,將作品的可讀性、文學藝術性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史記》是中國人物傳記和武俠小說的範本和鼻祖,為這兩類創作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素材和經典的模式。

魯迅先生對《史記》的文學價值極為推崇,稱它為“無韻之離騷”。

藍方:司馬光、《資治通鑑》

《通鑑》既是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在這部鉅著中,作者以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和匠心獨運的藝術手法,不僅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

蘇東坡雖遭司馬光政治打擊,但心胸闊達,仍高度評價“其文如金玉谷帛藥石也,必有適於用,無益之文,未嘗一語及之。”

毛主席曾點評說“《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

此一局比拼結果:均是文中翹楚,難分左右。

第四局:寫作背景比拼

紅方:司馬遷、《史記》

一,是作為一個史學家的本能和責任感,要寫出一本可傳世的大史書,實現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宏偉目標。

二,是完成老父親的遺願。老父親曾擔任掌管撰史的太史令,一直希望修成一部大史書,然生前未能如願,接替老父親太史令職位的司馬遷,時刻不忘老父親遺願。

三,司馬遷因替敗將李陵說情,觸怒漢武帝,遭受宮刑,身心巨創,仍能忍辱負重,披肝瀝膽,以一己之力、歷十四年成就皇皇鉅著。

藍方:司馬光、《資治通鑑》

一,《通鑑》明確以帝王為讀者,“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寫作目標很清晰。

二、《通鑑》為官修史書,獲得幾任皇帝的大力支援,科研經費有保證,調閱資料有保障。

三、《通鑑》雖然前後歷時十九年,但司馬光一直是朝廷重臣,即便退居洛陽全力著述之時,也是西京留司御史臺之高職,且有強大的班子為編修助手。

此一局比拼結果:紅方司馬遷及《史記》小勝,勝在其志更堅、其著更難。

第五局:作品及個人在當時之命運比拼

紅方:司馬遷、《史記》

西漢之時,重武輕文,小小的史官、中書令司馬遷不得志,且冒犯皇權,成書後鬱鬱而終,去世的年份居然都沒人記得,泣血大作《史記》當其時也是寂寂無名。太史公秉筆直書、仗義執言,文曜四海,卻身心禁錮、命運多舛,令人唏噓!

藍方:司馬光、《資治通鑑》

北宋之時,文人地位極高,司馬光生前就是朝廷重臣、官至宰相,政治抱負也多有施展,《通鑑》成書更獲皇帝首肯、流佈四方,司馬光死後追贈太師、諡號文正(文人的最高榮譽)、配享帝廟、從祀孔廟,備極哀榮。從小就能砸缸救人,仕途穩步前行,得意時位極人臣,失意時卻能書寫鉅著皇篇,文正公命運之好,令人感嘆!

此一局,毫無疑問,藍方司馬光勝。

五局綜合的最終結果:平分秋色、互擅其場,同獲金牌!

五局苦鬥,巔峰之戰,史上最激烈、最殘酷的比拼,直教山河變色、日月無光,無奈雙方深淵難測、功力相當,兩支如椽巨筆,分別繪就了中國史學長河中的兩座難以逾越的高峰,為我們留下了兩部千古不朽的鴻篇鉅著,裁判作難,只能判為平手、不分勝負,讓他們一道共享歷史的榮光!

參考資料:

《史記》 【漢】司馬遷 撰、中華書局

《史記青少年版》張燕均 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

《史記精講》韓兆琦 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解析》 紅旗出版社

2021年3月3日 辛丑正月二十

1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古文觀止205:送天台陳庭學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