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主流。因元代未設畫院,除少數專業畫家直接服務於宮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計程車大夫畫家和在野的文人畫家。他們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作品強調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合。

元四家的畫風雖各有特點,但都是從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發展而來,重筆墨,尚意趣,畫中結合書法詩文,是元代山水畫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元四家指趙孟俯、吳鎮、黃公望、王蒙四人。這裡介紹黃公望精品繪畫。

黃公望(1269年—1354年),元代畫家。自稱浙東平陽人。陶宗儀《輟耕錄》稱其“本姓陸”,出繼溫州平陽黃氏為義子,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等。

據記載,黃公望三十一歲開始作畫,由於際遇的坎坷,到五十歲左右,也就是出獄後才專心從事山水畫創作。由於他熱愛自然,有較全面的文化修養,早期又在臨摹眾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練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積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顯示了藝術上的高格調。

黃公望與同時代的王蒙、倪瓚、吳鎮交往密切,詩畫互贈,切磋探討,常以合作山水畫為樂。他們不但都創造了自己的獨特繪畫風格,並致力於意境章法及詩文與繪畫的有機結合,共同把中國文人畫推進到一個嶄新的天地,因此獲得 “元朝四大家”的殊榮。上一篇我們介紹了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這篇我們欣賞黃公望的其他作品《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九峰雪霽圖》《富春大嶺圖》《丹崖玉樹圖》《快雪時晴圖卷》《溪山圖》《溪山茅屋圖》《丘壑林巒圖》《江山覽勝圖》《秋林煙靄圖》《陡壑密林圖》《秋山雨霽圖》《虞山一覽圖》《洞庭奇峰圖》《層巒秋靄圖》《剡溪訪戴圖》等。著有畫論《寫山水訣》。

元朝時期黃公望《水閣清幽圖》賞析

《水閣清幽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晚年創作的一幅水墨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館。

《水閣清幽圖》畫的是深山隱居之景。整幅畫可分為遠近兩部分,景物與雲氣間隔。遠景中一主峰聳立,形狀如蹲似踞,兩旁低峰迴護,前伸山頂平臺。其後近景描繪一山間溪流從遠處密林中涓涓而來,溪口有三座房子,房前有平臺。溪流兩岸,坡石層疊,樹木成林,蔥鬱茂盛。山谷之間,雲氣瀰漫,使遠近之景相互呼應。畫面右上角署款“大痴道人平陽黃公望畫於雲間客舍,時年八十有一”,鈐“黃氏子久”白文方印和“一峰道人”朱文方印。畫面右側另鈐有清人梁清標“蒼巖子”“蕉林居士”鑑藏印,右上有王時敏“西田”朱文印和王撰“顓菴”印及“董光裕印”白文方印各一枚。《水閣清幽圖》在中國繪畫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元朝時期黃公望《天池石壁圖》賞析

《天池石壁圖》絹本,設色,長度長139.4釐米,寬度長57.3釐米。現在該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黃公望於七十三歲時精心打造淺絳山水畫的代表作。

此畫繪蘇州以西三十里的天池山勝景。層巒疊嶂、雜木蒼松、煙雲流潤、氣勢雄渾。畫面左下三棵巨松高聳,雜樹林立,茅屋隱約其間。隔溪一大山拔地而起,層層盤桓向上。至右中,一池四邊石壁陡立,橋閣築於池中,飛瀑瀉水,此點題之筆也。構圖繁複,但用以勾畫的線條和皴筆則十分簡略。大山通體以赭鋪底,然後以墨青、墨綠層層烘染出高低、遠近之層次。後人有“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譽。

畫面左上方有作者行楷書題款三行,曰:“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為性之作《天池石壁圖》,時年七十有三。”鈐“黃公望印”朱文印、“一峰道人”朱文印、“黃氏子久”白文印。“至正元年”為1341年,黃公望時年73歲。

元朝時期黃公望《九峰雪霽圖》賞析

元黃公望《九峰雪霽圖》紙本縱117釐米,橫 55.5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九峰雪霽圖》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在其晚年(八十一歲高齡)創作的一幅雪景山水畫作品。此幅作品所描繪的是當時松江一帶非常有名的九座道教名山銀裝素裹的景象,充分展現了畫家嫻熟的寫意山水技巧。

此畫只見大雪之中峰巒山崖此起彼伏,參差錯落,盡顯雄壯與威嚴。這巍巍群山有別於北方山水的厚重,也區別於南方夏季山水的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整幅畫面透過大片的留白和線條的勾勒營造出一種潔淨清幽、明快祥和的景象,令人不得不為之嘆服。

在此幅雪景圖的右上角留下題記曰:“至正九年春正月,為彥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兩三次,直至畢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時年八十有一,書此以記歲月雲”。從中可知,此幅雪景圖是他在至正九年早春遊覽道教名山“九峰”之時為同時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時任江浙儒學提舉司提舉的班惟志所作。在作畫期間,恰巧連續下了兩三場大雪,直到此畫完成雪才停止,畫家認為這是老天有意在幫助他完成這幅雪景山水傑作,併為此感慨不已。

元朝時期黃公望《富春大嶺圖》賞析

元 黃公望 《富春大嶺圖》軸 紙本墨筆 74.2x36釐米 南京博物館藏。

縱觀此圖,富春山重巒疊嶂,山巔曉霧迷遮,若隱若現。山腳江岸相接,兀石環抱,坡上叢樹槎丫,繁茂崢嶸。畫中山徑蜿蜒,盤伸幽谷,行間,可見小橋草廬隱落。遠處深澗,飛瀑簾掛,緩緩下瀉,給人一種“發思古之幽情”的空靈超脫感。畫作構圖嚴謹而富有變化,上虛下實,樹石橋廬和筆墨的重心都偏於畫幅下方,窠石、雜樹苔痕斑剝,翠潤欲滴,畫得縝密而具體。山腰之上,則寥寥數線,幾抹淡墨一帶而過,把整個山巔巧妙地隱於雲霧之中,似有若無,深懸莫測,給人以更多的意境想象餘地。

此畫以生宣紙繪製,它較之熟紙或半熟紙,不僅繪製難度大,更加之它用墨淡逸,水份含量多,要運筆自如,掌握得當,確實要具備很高的藝術技巧。於今,透過那水墨交觸的筆道,仍可顯見出墨韻淫淫的溼潤感,純用溼筆連皴帶染而成,是以得深沉渾厚之致,浮嵐藹藹欲滴,元氣淋漓障猶溼可移美也。

畫的右上角落款“富春大嶺圖”,下鈐“黃”字朱文印,左上方落款“大痴為復孺畫”,下鈐“大痴”、“一峰道人”兩方朱文印。

元朝時期黃公望《丹崖玉樹圖》賞析

《丹崖玉樹圖》立軸,紙本,設色,橫43.8釐米,縱101.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中山巒重疊,高聳雜樹遍佈於窠石坡岸之上,梵寺仙觀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若隱若現,點綴左右。山下林木蔥鬱,坡石相間,一位老者正策杖徐行,溪橋橫臥,淨水流深,一派幽遠渾融的景象。整幅畫中群山積翠,層巒疊嶂,頗有宋畫宏大的氣勢。近處長松用長線條勾輪廓,然後皴鱗片、勾松針。其餘雜樹或圈、或點,皆溫潤柔和,無強悍之氣和奇峭之筆。山石多采用平緩圓渾的山體結構,長短披麻皴兼施,先以淡墨勾皴,再用濃墨點苔,層層提醒。景往後移,丘壑連綿,遠樹含煙。整幅畫面設色淡雅,蒼然渾秀,體現了畫家寄情於景、寄樂於畫的平淡天真的藝術風格,那份獨有的筆墨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本圖無作者款印,由圖中時人張翥的題款“一峰居士精神健,此筆前生應畫師”可知此圖為黃公望所作。另有陸行直、王國器、徐霖、無名氏等多處題款。裱邊有明董其昌二跋,清潘亦雋一跋。此畫曾被董其昌、張見陽收藏。

元朝時期黃公望《快雪時晴圖卷》賞析

《 快雪時晴圖卷 》縱29.7釐米橫280釐米是元代黃公望創作的國畫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山石用鉛筆皴擦,枯樹用濃墨意筆寫之。畫的中間是掩映在叢林中的幾間茅屋,茅屋的兩側是延綿相連的斷崖,山崗高低參差,錯落有致;茅屋後面群峰聳立,挺拔秀美,主次分明,脈絡相連;山崖間叢生的兩行樹木,著墨較多,隔山呼應;高山上留有積雪,天邊處有一輪紅日,橫帶一抹紅霞,生動表現出雪後初晴時明朗秀美的景色。畫面除一輪寒冬紅日外,《快雪時晴圖》全以墨色畫成,描繪雪霽後的山中之景。通幅用筆柔潤如羽,令人稱奇的是黃公望竟能運用這種極其柔潤的線條建構如此宏大的山石結構,並且使之穩固清晰。

《黃公望快雪時晴圖》無款印,黃公望於卷首自識“餘以遺景行”,說明《黃公望快雪時晴圖》為黃公望所作。

元朝時期黃公望《溪山圖》賞析

黃公望 1347年作 溪山圖 立軸 絹本墨筆 縱161.8 釐米 橫46釐米 廣州市博物館藏。

此畫面山巒起伏,山與水多用乾枯的淡墨輕鬆畫出,長長的披麻皴使山體顯得疏朗靈秀;樹木則是運用濃濃淡淡的墨筆,勾勾點點,畫得生動活脫,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

作品上無畫家款署,上方是清代著名畫家惲壽平的題署。作品中描繪了一個具有野逸氣氛的山水景色。山峰巍峨,野草茂盛,樹木成叢,林木氤氳,小路蜿蜒,空靈曼妙。此畫中筆法細密,描繪景物紮實嚴密,枯筆淡墨,層層加描,但卻毫無板滯之弊,一種脫凡趨聖的散逸心境,於此可見。

元朝時期黃公望《溪山茅屋圖》賞析

黃公望 (款) 辛卯(1351)年作 《溪山茅屋圖》 鏡片 縱34釐米橫23.5釐米

元朝時期黃公望《丘壑林巒圖》賞析

黃公望 (款) 丘壑林巒 立軸。題識:至正庚子正月二日大痴老人作。

題跋:前輩論畫於元四大家雲:黃子久特妙風骨,風骨二字即氣韻也。畫家六法惟氣韻生動乃在生知,非可學而至。此幅用筆,如天池石壁圖並擅。丘壑林巒幽邃,望之無盡,識者能於斯參氣韻,思過半矣。査士標題。鈐印:梅壑氏一字曰二瞻。

一峰學董叔達,少變其法,以自成家。此故其匠意之筆,後來獨啟南妙得其傳。葉廬菼題。鈐印:韓菼之印、元少

鑑藏印:陸氏叔平、包山子、禮耕堂、穆倩氏、醇士、垢道人程邃、曾益謹藏、廣陵李書樓珍賞圖書、皇十一子、査二瞻。

元朝時期黃公望《江山覽勝圖》賞析

黃公望(傳)江山覽勝圖 手卷

題識:至正二年(1342)夏五月望二日,畫江山覽勝圖於雲間玄真道院。大痴道人黃公望記。

引首:黃子久江山覽勝圖。丙申九月望後二日,中書舍人程南雲篆。鈐印:南城程氏。

元朝時期黃公望《秋林煙靄圖》賞析

黃公望 (款) 秋林煙靄圖 手卷。

鈐印:大痴、黃氏子久。題識:至正二年七月既望。大痴道人作。後紙:胡儼(1361-1443)題詩,款署:永樂十五年歲在丁酉七月,豫章胡儼題子久秋林圖。 鈐印:梅樓山房。竹齋道人題詩,款署“竹齋道人題”。楊士奇(1365-1444)題詩,款署“楊士奇題”。 鈐印:楊氏。引首:秋林煙靄 。 鈐印:玉山完璞、金粟如來。籤條:黃大痴秋林煙靄真跡神品。虛齋珍秘。何維樸題。 鈐印:樸印。鑑藏印:春暉堂法華圖繪、恰有真山似鏡中、西廬主人、王衡(二次)、文水道人、玉堂清暇、徵仲父印、真率齋、王守之印、劉氏寒碧莊印、臣恕私印、蓉峰、蓉峰鑑藏、劉恕珍玩之印、曾在寒碧莊主人處、劉恕、寒碧主人、寒碧主人、花步劉氏家藏、寒碧主人印、龐萊臣珍藏宋元真跡、虛齋審定、虛齋珍賞、萊臣心賞、虛齋至精之品、吳興龐氏珍藏、虛齋秘玩。

元朝時期黃公望《陡壑密林圖》賞析

黃公望 (款) 陡壑密林 立軸

題識:至正十一年四月十日,大痴道人作。鈐印:子久。鑑藏印:端方所藏書畫真跡之印。弘仁題:庚子仲冬,漸江學人弘仁題。

元朝時期黃公望《秋山雨霽圖》賞析

黃公望 1298年作 秋山雨霽 立軸。題跋:一榻悠然樂事多,四時風景復如何。遠溪水色清流玉,排闥光凝翠擁螺。靜裡研朱將點易,醉中邀月鼓琴歌。知君所好無塵趣,肯許吾□見訪過。王問題。鈐印:王問之印(白文)、仲山(朱文)。款識:九靈別業何年到,聊作新圖寄所思。幽谷白雲晴窈窕,高簾翠樹曉參差。輞川已入王維畫,韋曲仍傳杜甫詩。咫尺相望成萬里,臥遊心事向誰知。大德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仿小李將軍意,黃公望。鈐印:公望(朱文)、黃印(白文)

收藏印: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白文)、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朱文)、煙客鑑定(朱文)、雲間雷氏珍藏(白文)、徐氏光書畫珍藏(朱文)

元朝時期黃公望《虞山一覽圖》賞析

黃公望 虞山一覽圖。

趙松雪孟頫,梅道人吳鎮仲圭,大痴道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彥敬、倪元鎮、方方壺,品之逸者也。明代屠隆《畫箋》亦謂:“若雲善畫,何以上擬古人,而為後世寶藏?如趙孟頫、黃子久、王叔明、吳仲圭之四大家及錢舜舉、倪雲林……”詳述。至董其昌、陳繼儒,又把“元四大家”中的趙孟頫去掉,換上倪雲林,謂:“元季四大家以黃公望為冠,而王蒙、倪瓚、吳仲圭與之對壘。”黃公望遂為“元四大家”之首。

元朝時期黃公望《洞庭奇峰圖》賞析

黃公望 洞庭奇峰圖 縱120.7釐米橫51.4釐米、全幅 74.2釐米,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作前景畫小舟浮於湖面,其後山岩繁密多姿,高聳雜木散立,山巔處瀑布流瀉,左方曲徑沒入雲霧中,其上瑰麗峰巒斜出天表。畫中可見黃公望作品中常見母題,然全作結構、山石、樹法等,更接近文徵明風格。依題跋可知此畫成於1354(元至正十四年)為梅劍庵所作;1410(永樂八年),梅氏後人請沈度(1357-1434)題跋;1510年(正德五年),文徵明(1470-1559)亦獲觀此畫,並留下題語。文徵明題款“壁”字書為“璧”,與常見不同。此畫筆墨、結構堪稱佳構,然可能出自明代後期善仿文徵明風格者之手。

元朝時期黃公望《層巒秋靄圖》賞析

黃公望《層巒秋靄圖》紙本,立軸,設色;縱131釐米,橫65釐米;作於1347年;藏於不詳。 鈐印:黃氏子久、黃公望印、一峰道人、大痴;鑑藏印:雍正御覽、天籟閣、蕉林袐玩、項子京家珍藏、墨林項季子章; 題識:至正六年歲次丙戌萸節前二日為恆麓夏徵君畫於知止堂。大痴學人平陽黃公望。

元朝時期黃公望《剡溪訪戴圖》軸賞析

元黃公望 剡溪訪戴圖軸 絹本 淺設色 74.6x55.3釐米 雲南省博物館藏

此畫《剡溪訪戴圖》,是以東晉王羲之第五子王子猷雪夜乘舟造訪剡縣的戴逵為題材的一幅絕世名作。作者採用了“借地為雪”的藝術手法,表現剡溪、山壑的美麗景色。全圖山巒疊嶂,高低錯落,顯得異常雄奇。山下剡溪款款流過,溪中飄來一葉小舟,舟上有艄公和船客各一,舟中人物縮頸攏袖之狀。不遠處,山腳之下,幾排屋宇錯落構置,山腳下的庭院積雪寂無一人,烘托出清寒蕭瑟的氣氛。此畫筆墨簡淡,群山被大雪覆蓋,雪中伸出的枝椏用濃墨點寫,僅在深凹處略加擦染。圖中題款:“至正九年正月□王賢畫,二十五日題。大痴道人時年八十有□。”此畫當是黃公望去世前的珍品。

18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龍江燈醉無今古,盛世月明滿畫圖——舟曲一中文學(楹聯)社團聯題正月十九迎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