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有朋友發來四句詩,問是什麼意思。

這四句讀起來很粗糙,用語不文不白,而且前兩句押韻的尾字發音相同——這種錯誤雖然不致命,但是在格律詩中是低階的詩病。

既許因何又不同,只緣有話未能通。

看來好事江中客,怎得行船遇順風。

如果是平仄有問題,不代表詩作有問題,但是這首作品我們仔細看平仄,居然嚴絲合縫,是仄起入韻的七絕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整首詩從格律來講,只有第二句首字不論,但是即便格式如此標準,卻並不顯得有近體詩的高階感。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多次講過,平仄格律只是近體詩避免音病的一套工具,是形式上的規則。而一首詩好不好關鍵是看內容意境。光講格律的作品,缺乏詩意內容,只可能是一首庸作。

這首作品從文法上來看,連平庸之作都算不上。

詩是韻文,在押韻(格律)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一篇文。文是有內容的,是以講清楚內容主題為基礎要求。

而這種不文不白的手法,類似於順口溜——首句的“許”,就是“同意”,卻用文言文“許”,後面卻又用“不同”。在一個句子裡面出現文白交替,這雖然不是原則問題,但是作品的格調就這樣被拉低——連順口溜都不這麼編,因為文白混亂是不順口的,同時造成意思上的混淆。

但是讀幾遍下來,感覺這種混淆好像是作者有意為之——什麼樣的詩會故意讓人不明白自己要表達什麼呢?

李商隱的朦朧詩——但是好詩的朦朧是意境上的,字詞、邏輯、修辭都是明白精準地搭建。

而這種從字詞文法上故意造成讀者思緒不清,卻在格律上準確的作品,只可能是某些人為了將理解能力較差的讀者思維引入彀中,故意編造出來的。

因此最大的可能,這是某個寺廟中的籤語。是有用格律知識人為拼湊出來的四句,故意要迷糊求籤信眾,達到增加求籤者心理恐懼並向寺廟尋求保佑,奉獻功德的目的。

這是一條事業、姻緣類的下籤。

“既許因何又不同”,既然開始答應了,怎麼又反悔?

這一句非常彆扭,但是別問我怎麼改,沒有價值。

“只緣有話未能通”,那是我們之間有細節還沒有溝通好啊。

“看來好事江中客”,你就像那喜歡折騰、看熱鬧的漁民。

“怎得行船遇順風”。自己翻來覆去折騰,事情怎麼可能順利?

這四句基本就是這個意思,你若是正好和女朋友鬧了脾氣,或者某個工程圍標說好給你做,結果又出岔子——你就會覺得這籤說得真tm準!一旦有了這種佩服的心理,自然就會對神明產生畏懼和依靠心理,會覺得神靈無所不知。

既然無所不知,那肯定就能幫助我從這攤爛事或者感情危機中擺脫出來。

接下來就是買香火,做功德,雖然神明不會顯靈,但是你自己的心理建設就過了這個關了。

神明就是吃心理安慰這碗飯的,但是先要進行心理揣測和心理恐嚇。

這四句倒是不算恐嚇,只是做你的心理預判,讓你覺得他非常神奇,引導你去尋求他的保佑。

如果你的事情真的解決了,那就是籤中“行船遇順風”,自然是神明的保佑,是自己做善事積了功德。

如果還是沒有辦成事,那是你心不誠,怪得到神明頭上?

南梁皇帝蕭衍將佛教定為國教,並且修了四百八十座寺廟,卻依舊被侯景活活餓死,悽慘下場和下地獄差不多——功德有什麼用啊?佛教不但不被質疑,反而拿這個例子來說明,人不但要信佛,還要無條件的信,做功德不要求回報,否則就會像蕭衍一樣白乾,費力不討好,還變成反面典型。

一句話就扭轉了這個巨大反例的負面影響——蕭衍心不誠。

人造出來的神,都是哲學大師們無上智慧下行的產物,調戲升斗小民的智商,不是好玩一樣。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三部六病版《傷寒論今釋》之合病合證之小青龍湯證第4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