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1、顏之推:教育子女讀書為上

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官至給事黃門侍郎,他對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著"讀書為上"的原則。

北齊滅亡後,顏之推被迫舉家遷徙到長安,朝無祿位,家無積財。

面對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魯問道:"現在我們既沒有朝廷的俸祿,也沒有積蓄的財產,我們就應當盡全力勞作,來養家餬口,但您卻經常督促我們學習,讓我們勤習經史,可是您知道嗎,我們做兒子的,不能供養雙親,心裡感到非常不安啊。"

顏之推聽罷,語重心長地說道:"做兒子的把供養雙親的責任放在心上是對的,但做父親的更應該用學到的知識來教育子女。如果我的豐衣足食是用你們放棄學業換來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覺暖。只要你們能夠努力讀書,繼承祖上的基業,即使是粗茶淡飯、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願的。"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見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著。

陶先生忙問怎麼回事。朋友夫人指著一塊被拆的亂七八糟的手錶,氣呼呼地說:“陶先生,這塊表是才買的,竟被我兒子拆成這樣。您說氣不氣人?“

陶先生聽了笑了笑,說:“壞了,恐怕中國的一個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夫人有點愕然,“為什麼呢?難道這樣做不對嗎?”

陶先生搖搖頭,夫人又接著問:“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說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陶先生把孩子攙起來,摟在懷裡,笑嘻嘻地問:“你為什麼要把媽媽的新表拆壞呢?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媽媽一眼,低聲說:“我聽見表裡有滴答的聲音,想拆開看看是什麼在響……”

陶先生說:”你很好奇,這沒有錯,但你要跟大人說一聲,不能自作主張,來,跟我一起到鐘錶店去好嗎?”

孩子問:“去店裡幹什麼?”

陶先生說:“去看師傅修表啊!看他怎麼拆,又去怎麼修,怎麼裝配,你不喜歡嗎?”

孩子高興得跳起來:“我去!我去!”

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聲招呼,就拿著那隻壞表,帶著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鐘錶店。

修表師傅看了看壞表,說:“要1元6角修理費。陶先生說:”價錢依你,但我要帶著孩子看你修,讓他長長見識。“

師傅同意了。

陶先生與孩子站在一旁,滿懷興趣地看師傅修表。看他怎樣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裡。又看他加油後,把一個個零件裝起來。從頭到尾,整整看了一個多小時。

全部裝好後,師傅上了發條,表重新發出清晰的滴嗒聲,孩子高興的歡叫起來:響了,響了,表修好了!”

3、“你可以失去你的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

原美國布朗大學校長,現任卡內基基金會主席瓦爾坦-格雷戈裡安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6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便因病去世了。

是他的祖母在伊朗的山區將他帶大的。

格雷戈裡安的祖母也是一個很不幸的女人。由於戰爭和疾病,她失去了所有的孩子。雖然命運對她十分不公,但她卻並未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為了讓格雷戈裡安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走出來,健康快樂地成長,祖母經常教導他說:“孩子,有兩件事一定要記牢。第一是命運,那是你無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麗,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祖母的這句話在格雷戈裡安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4、“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休斯頓市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週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

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寫了篇稿子交上去。

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著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

接著,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後70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著弗雷德先生的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文物長寬僅5釐米,但來自5000年前,上面的文字,內容讓人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