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夜航船》雷候,仲春之月,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

蟄蟲驚,天地鳴。 東方震,春如新。

明日驚蟄,春天第三個節氣,位於仲春之月。春雷隱隱、春雨陣陣,昭示天地萬物真正的甦醒。

陽氣漸生、蜇蟲始鳴、草木初萌、繁花似錦。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唯一與動物相關的節氣名,無關氣候,不含雨雪,亦無百穀,只是單純關於蟲類的狀態——如此看來驚蟄是不是缺乏浪漫?

實則並非如此,驚蟄不但有獨屬於自己的詩意,背後還有深遠的內涵和智慧——且聽我慢慢道來。

春歸天地,萬物重生,希望初始

在冬日漫長和初春清寒的煎熬後,等到一聲春雷,就像清亮的嬰兒的哭聲。

象徵著生命的無窮的力量,是漫長的孕育和等待後的新生和開始。

那一聲驚雷鳴電,劈開混沌,就像黑暗裡一道亮光,讓世界有了希望:

冬眠的動物在黑暗中感受到了溫暖的氣息,悄悄地從蟄居的巢穴向著地表去探索感受春天的新鮮。

植物用盡全力,終於在不斷的努力下從土中或枝上頂出幼芽,它們無不伸一個懶腰,努力地向天空的方向延展著自己青嫩的美好。

正像驚蟄最初的名字“啟蟄”那樣,它是生命狀態的重啟,是大自然最準確的時鐘,具有萬物生髮的儀式感。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這是驚蟄的信用。

振奮覺醒,破舊立新

驚蟄不單是重生的力量,更多是一種覺醒和振奮。

雖然仲春已到,但因春寒還未完全褪去,冷暖交接頻繁,萬物仍顯睏乏無力。

一年之計在於春,驚蟄就在此時出現,雷霆萬鈞,響徹天地,為世界帶來上天的問候。

春雷的出現幫助我們告別萎靡、打破陳舊,更像是一種昭示和革新,是一種韜光養晦默默蟄伏後與時運相遇的驚喜和饋贈。

蟄久者,飛必高

驚蟄之“蟄”,是一種等待,也是一種沉澱。

只有在長久的忍耐和蟄伏中,才能被淬鍊和打磨,變得堅硬和通透,就像易經中的乾卦:“潛龍勿用”

即使有通天之才,也免不了被現實吊打,也不一定遇到知己,恰逢伯樂,在突破和昇華自己之前,總有被苦難磨蝕的過程。

經過時間的研磨,才愈久彌香,一番寒徹骨終獲撲鼻香。

經歷了嚴冬的考驗,內心深處的潛能才被徹底地激發和釋放,才可以醍醐灌頂,悟透生命真正的智慧。

蘇軾一生官場跌宕,屢遭貶謫,從都城到海南,在路上以詩詞作伴,每去一個地方都能為當地人民謀福祉。

他的詩詞千古傳誦,樂觀堅定的心更是為人所敬仰。

王陽明在政治黑暗中被排擠毒害,險失性命,而後躺在山洞的石棺中參透天地,端居靜一。

經歷“龍場悟道”,終於迎來人生的轉折,成為一代大儒,影響和激勵了後世無數的人。

“潛龍勿用”到“飛龍在天”

“潛龍勿用”是“飛龍在天”的鋪墊,不能向下紮根,鑽研深入便難以汲取真正的養分,默默承受堅守本心,終有“成道”的一天。

那些讓我們感到振奮的人生,不為命運屈服,不畏懼重新開始的人生,從失落和絕望中開出的生命之花等無不讓人動容。

國之大士無不是從無名小卒做起,他們也曾經歷過失敗、掙扎、困頓,但他們從來放低自己,看輕誘惑,默默堅守,為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而不懈地前進。

那些讓一個民族動容的背影——若春蠶吐絲、若明燭徹照,讓人不忍,又讓人欽佩。

不但英雄,每一個努力生活的平凡人也有自己的光彩。

就像驚蟄雷震,萬華生髮,人的力量也許渺小,但人心的力量永遠讓人震撼!

正如以上,在蟄伏中沉澱,卻不甘於永久的蟄伏,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只有修煉好自身,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和足以匹配自己能力的智慧,才能如同蜇蟲一樣,在春雷的召喚下走出黑暗,向著更廣闊的天地和無窮的希望而進發!

希望大家度過一個全新的,不一樣的驚蟄,希望你未來可期,前程似錦!

此次,主要是驚蟄的啟迪和智慧,後面會逐漸補充節俗和時令,希望再次得到大家的支援關注!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詩,順祝驚蟄安康喜樂!

幕客雲日為驚蟄節然有作

孫承宗 〔明代〕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魚龍驚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戶身方遠,昂霄意已雄。俗聾誰與破,予欲問豐跂。

無塵和你一起找尋文化背後的小確幸,在古典文化世界裡體味美好,在瑣碎生活中撿拾點滴的溫暖!

#你好,驚蟄##驚蟄##春天#

2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李清照,千古才女,半生甘甜半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