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音樂始終是扣響心靈大門的鑰匙,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過往白丁都能夠在音樂中有所收穫。然而在這紛擾嘈雜的現代社會,能靜下心來聽琴賞琴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這一份世外的怡然自得,唯有以聽音識琴的伯樂能獨享,劉琪就是其中之一。
靜坐琴旁,手落弦間,劉琪有一種大家風度,一把沉睡的古琴在他的彈奏下頓時活了起來,時而溫婉怡人、時而鏗鏘有力、坐擁自己創設的其鳴琴堂,他獨有一番自在逍遙。在劉琪身上,你既能看到南派的柔,又能看到北派的硬。不熟悉他的人,見他陶醉在琴聲中無法自拔,會認為是一位造詣精深的音樂家,熟悉他的人,見他靜然臥居琴旁,會知道他又沉浸在屬於自己的音樂世界之中了。
在音樂方面,劉琪可以說是造詣頗深:他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濟寧琴會會長。不僅是古琴,作為一名音樂學碩士,劉琪兼擅鋼琴、吉他、長笛、竹笛、葫蘆絲、巴烏、阿烏、陶笛、壎、簫等多種樂器。然而這些榮譽只是劉琪在音樂學習中取得的一隅,而真正遼闊的廣袤平原是在彈琴制琴傳授琴時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除了在音樂方面建樹頗多之外,劉琪還是古琴文化的普及者和傳播者。古往今來,談樂聽琴彷彿是士大夫們在廟堂之上的陽春白雪,但殊不知真正優秀的音樂創作正是來源於人民群眾。“很多人不知道古琴,如果培訓收費的話,根本沒有人會學,我們以免費傳授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喜歡古琴。”劉琪如是地說,“當時濟寧能彈奏古琴的非常少,我們再不努力,古琴藝術可能會在濟寧斷層。”不普及就失傳,不傳承有悔憾,這種責任擔當和文化使命感是他在今天依然堅持進行古琴文化傳播與教學的力量源泉。
如今,紛紛擾擾成為生活的常態。劉琪深知如此,便在音樂世界中精心耕耘,誨人不倦,讓手下的樂音亦成為他人指尖的音符。於是,魚臺小城裡飄蕩著的除了市井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小巷中孩童互相打鬧的嬉笑、電子產品智慧的語音提醒之外,尚有嫋嫋琴音予人慰藉。當你行至其鳴琴社門前時,定會被那緩緩流淌的琴笛聲吸引駐足,而輕妙的琴聲既有著自身審美價值,讓無數生命沐浴著幾分藝術光彩,又編織著劉琪內在的安逸圓融,踐行著承繼傳統的本心。
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潮流,劉琪在琴音的樂土上堅守本心,圓融通透,仍能意氣風發去劈風斬浪,手落積澱千年底蘊之琴,肩承弘揚古琴文化之責,弦裡之音修身自得,弦外之音波瀾壯闊。作為一位音樂名家,劉琪勇立時代潮頭而不懼,將自己平生抱負盡情施展在方寸琴臺上,將心中對音樂的執念緩緩與瑤琴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