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在世上站得直,行得通,這是常理;行不正之事的人,往往透過欺瞞有時也能得逞,孔子說,他不過是靠一時人僥倖。

孔子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直,正直;罔,欺罔,也就是不真誠、不正直,經常欺瞞、矇蔽他人;幸,僥倖;免,避免,避免什麼?避免禍患。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活在世上應該是正直的,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僥倖地避免了災禍。

正直與欺罔本來不是反義詞,而是孔子進一步引申了。正直之人,是真誠的,實在的,對內不欺騙自己,對外不欺騙他人。凡事堅持實事求是,不會歪曲事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矇騙他人,做人做事正好與欺罔相反。這樣,正直與欺罔對立起來,“直”就是不自欺欺人,“罔”就是自欺欺人。

有的人會說,現實中,往往是老實人吃虧,活得辛苦,那些坑蒙拐騙的人佔便宜,好像活得很好。有時的確如此,這不過是一時,從長遠看,未必如此。

東漢初年的大臣董宣,在任北海相時,下令殺死擾民的廷尉而入獄,但他因正直得到了光武帝的赦免。後來又任都城洛陽令,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家中的僕人了殺人,躲進公主府內,誰也不敢去捉。董宣就在路上把他截捉拿歸案,並處死了他。

公主告到光武帝那裡告狀,皇帝大怒,召來董宣,要處死他。董宣申明理由後,便要以頭觸柱,被別人拉住。皇帝他要向公主叩頭認罪便可無事,董宣聲稱自己無罪,挺直脖子,決不低頭,皇帝稱讚他耿直,稱“強項令”。

董宣因為正直,不畏權貴,而獲罪,只是暫時的,而他堅持正直辦事,使他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不但被赦免,還提升了官職。

孔子認為,一個人具有為人正直、不自欺欺人的品德,堅守正道,不坑蒙拐騙,不走歪門邪道,就能夠在世上生存,走平穩,走得更遠,可以避免許多災禍,並能壽終正寢。

首先,不欺騙自己,不糊塗做人,做糊塗的事。這是建立在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基礎之上的,知道自己有什麼優勢,能做什麼時;也知道自己人不足,在什麼方面不行。這樣,就能夠為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標,量力而行,明明白白地活著,人生不至於大起大落。

其次,不欺騙他人,為人處世誠實,講信用,能夠取得他人的信任,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的人在社會應該是能夠較好地生存和發展的。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就會拉他一把,即便幫不到他,但至少不會落井下石,讓困苦雪上加霜。

而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之所以能夠生存,即使在某一個時期春風得意,孔子認為,他們靠得無非就是一時的僥倖。這樣的人, 走正道,是不可能長久人,因為他靠的是自欺欺人。

自欺,就是自己欺騙自己,看不清自己人真實情況,往往把自己看得很高,覺得自己本事特別大,實際上眼高手低,做不了大事。

欺人,就是欺騙他人,騙得他人一時的信任,可能會一量得逞,並不能永久得逞,最終會失信於人,而失去別人的信任,成為孤家寡人,甚至惹來禍端。

自欺欺人的人可以憑一時的僥倖而生存,可能還生存的比較好,但是永遠生存的好,就不一定。秦朝奸臣趙高扶持胡亥當上了皇帝,他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後來,他把胡亥也殺了,又立子嬰,想讓他成為自己人傀儡,想一手遮天。子嬰卻並不想聽命於他,設計刺殺了他。

歷史上像趙高這種奸佞得逞一時的人很多,但他們中能夠有個善終又有幾個人?靠不擇手段得來的,最終又失去了,甚至帶來了禍患巨大,趙高的家族三代子孫全部處死。

常言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人不能靠僥倖活著,自欺欺人的人終有一天會嘗道自己釀的苦果,要懂得因果報應,不要做不義之事,而應該正直地活著,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坦坦蕩蕩。

我讀《論語》之《雍也篇》:

【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譯文】孔子說:“人憑著正直生存,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是靠僥倖避免了禍害。”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韓愈在夜裡做了一個夢,醒來後感慨萬千,還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