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這本書時,當時我正在閱讀《西方哲學史》,伊壁鳩魯關於如何找到快樂的探討讓我陷入沉思。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獲得資訊更加快捷且方便。
因此,每每看到尚未成年或正值花樣年華的孩子以決絕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總少不了些許心疼和幾聲嘆息。
在如今這個“內卷”現象日益嚴重的時代,每個人的生活壓力自然與日俱增,似乎疲憊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滲透我們的生活,快樂反倒變得奢侈。
常聽朋友說,小時候真傻,總妄想著長大。可長大後,卻愈發懷念小時候那個因為一個棒棒糖就可以開心一整天的自己。
好像,隨著年歲漸長,我們漸漸失去了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在《哲學家小孩》一書裡,很多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哲學家小孩》是西班牙作家約爾迪 • 諾曼(Jordi Nomen)的作品。他就職於西班牙公認的最具創新性的教學中心——巴塞羅那薩達科學校,他將教學工作中獲得的優異成果寫在書中。《哲學家小孩》一經出版便風靡全西班牙,現已被翻譯成法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和波斯語等,成為兒童哲學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而我所閱讀的書籍,則是由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文學在讀博士張曉璇所譯。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給父母和教育從事工作者,第二部分則是關於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
今天主要和大家談談第二部分,這本書融合了世界上著名教育家根據自己的研究以及對教育的思考,針對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提供了思路。主要採取講故事和思考的形式,幫助父母或教育從業者更好地瞭解孩子,從而建立良好的親自關係或師生關係。
02正如伊壁鳩魯所說,一個人如果不珍視自己所擁有的,那麼就算他擁有了全世界,他也是不幸的。
所有的生物都有趨樂避苦的天性,快樂並不是無節制的追隨自己的直接感受,而是找到抑制不安的平衡點。
對伊壁鳩魯而言,快樂是由內在和外在的平靜、健康的身體、以及對於友情的深刻體會。
人類有三種慾望:自然和必需慾望(食物、衣服、安全等等),自然和非必需慾望(成功、權利等)以及不自然和非必需慾望。
人面對這三種慾望的態度和選擇,往往決定了他們是否快樂。
以自然和非必需慾望為例,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最多的,無外乎“別人家的孩子”。似乎,在大家的眼裡,別人家的小孩一定優於自己。儘管有些家長在心裡並不這般認為,做出這樣的比較只是出於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這樣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是,在接下來的很多年裡,孩子會習慣性地和身邊的人比較,甚至在心裡暗暗較勁。
在意久了,自然就不快樂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世間也沒有哪一個人一定絕對優於某人,沉浸在假想敵的世界裡,雖然帶來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動力,但始終不能長久,也無法真正接納和包容自己。
向前久了,比較的東西自然越來越多,從成績到工作,從薪資到家庭,從婚姻到孩子……漸漸形成惡性迴圈,在這樣的氛圍里長大的孩子,自然也無法學會創造快樂,最後的結果,也不過是重蹈父母的覆轍。
思及此,內心不由升騰起一股悲哀。我們的教育裡,教育孩子學習知識的科目很多,但從來沒有哪一門課,教會孩子如何接納自己,創造快樂。
03那我們,如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幫助他們獲得快樂?
斯兵諾莎在《如何獲得快樂》一文中,給出了答案。她將認知從低到高分為了三個等級:能夠給予人感受的認知、理性淡化感性以及對本質的直觀認識。透過行動和認識來學習創造快樂 用慷慨和愛抵禦悲傷,這是建造快樂的磚石。
快樂並非美好時光的堆砌,而是獲得生命幸福的途徑。而人一旦獲得幸福,便無法被外界環境消除,因為他將不再以消極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會自主決定處理事物的方式。
從小鼓勵孩子廣交朋友,學會分享,在和他人的連結裡,學會創造自己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去分析他快樂的原因,讓他在被愛和被接納的環境里長大,從而慢慢建立自己處理事物的方式。
無論是父母,還是師長,在孩子的人生路上,必然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要去經歷,在他們尚且年幼的時候,我們或許還能幫助一二。但總有那麼一些時光,只能靠他們自己去面對。
與其妄想給他們掃清人生路上的路障,不如從小教會他們學會如何創造快樂,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
很多時候我在想,如果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和老師能夠多一些引導,那世間的悲劇,或許能夠少一點吧。
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給每個人的生活多多少少會有些影響,無處宣洩的情緒和無法安放的靈魂,總要被好好安置。而這,恰恰是哲學存在的意義。
前兩天看到一個朋友的分享,她說,學習哲學,果然會讓人更快樂。我想,我們每個人,在前行的路上,或多或少,都需要哲學的療愈。
若是可以,真心希望父母和老師,可以多看看這類書籍,畢竟比起成才,擁有一個健康的靈魂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