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到過一句話,“當你的時間還不值錢的時候,就應該多讀書。”,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 ,但是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在這個年代,回報率最高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價效比最高的就是圖書。書讀得多,你就相當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你的眼界格局自然會不一樣也許有人會說讀書多了,會變成書呆子嗎,與其擔心這個問題,不如先擔心你能不能堅持看吧。也有人說,我讀書讀不進去,而且好不容易讀了,很快就會忘掉。而且有時候讀書,今天看到一個觀點說孩子要從小每天定好目標,該完成哪些任務與課程,明天又看到一個觀點主張要尊重孩子,讓孩子釋放自然天性。於是你一下就懵了,不知道該相信誰了,覺得讀書根本就無用。所以讀書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才不會隨波逐流。看了趙周的《 這樣讀書就夠了 》,關於讀書的問題我總結出以下3點 。
一
如何讀一本書
第一步 確定書類是致用類書籍
第二步 速度本書 遇到難理解的先問自己 這對我有多重要 不重要的略過 重要的慢讀細讀
第三步 用自己的語言簡述相關資訊
第四步書中某個資訊有相關經歷或者聽說過嗎 寫下來
第五 步規劃今後如何用寫下來
如果書中某處你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可以想一下怎麼將其內化和應用。
二
怎麼才能把讀過的書記住?
1應該主動參與,而非被動接受
2和自己的經驗聯絡起來
3去實踐,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4讓自己有一個內在驅動,比如希望提升能力或解決問題
沒有知識體系的人,要麼聽風是風,要麼聽雨是雨要麼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最後讀到的
是什麼,就會相信什麼。那怎麼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呢?
也就是學習到一個知識點,按照重述資訊、聯絡經驗、實際規劃與應用這三點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 舉例
1、比如讀到一個這樣的資訊:三個和尚沒水喝。
2、那你可能就會形成一個自己的觀點:多人合作有難度。
3、然後給這個資訊加前因後果: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因為三個人分配任務和收益時,很大可能會不均,不公平,於是讓人產生了埋怨,倦怠。那不解決這個問題的後果是什麼呢?可能會使得合作失敗。
4、適用邊界:這個適用於哪些情況呢?有沒有反面例子呢?“三個皮匠,賽過諸葛亮”可以是一個反例,這個例子說明 不是簡單的把人湊在一起就能夠達成合作 ,而是要設計能夠讓人合作的績效制度和組織文化。
5、那聯絡自己的生活 ,又可以加上能用得上的事情。比如有一個公司 ,努力強調 公司文化和價值觀 ,員工人數高速增長 ,員工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凝聚力 戰鬥力 。
6、又比如 很難改變公司的績效制度 ,可以問問朋友 ,除了吃飯和旅遊外,還有什麼能讓部門同事之間建立更多的感情連線 。
這樣就延伸出來了六個觸角了。
最重要的一點 ,你可以把學到的知識,講給別人聽或者是教會別人 ,這樣你就相當是一個學習促進者的角色 ,那麼這樣把知識又複習鞏固了一遍,你會進步得更快 ,學習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