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以口語形成的詩,往往更具有自然美。因為這類詩較為通俗易懂,且保留了生活語言的純樸、真情、實感,以白描手法居多。譬如,唐代詩人王維《雜詩》中的“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就是採用了口語化的語言,才得以讓思鄉之情顯得更為急切和真摯。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樂遊原》,便是一首全文近似口語的傑出詩篇。《登樂遊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寫於李商隱退居太原往來京師期間。顧名思義,《登樂遊原》是李商隱的一首登高詩,正如《韓詩外傳》中所說:“君子登高必賦”。
至於李商隱所登的樂遊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當時的一個遊覽勝地,文人墨客經常來此做詩抒懷,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其實說起來,李商隱的《登樂遊原》我們都不陌生。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再去讀這首詩時,即便它有近似口語的語言,相信也會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先,詩的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便近似口語,即傍晚的時候我心情不是很好,就駕著馬車登上了樂遊原。單純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就是李商隱心情不好,所以為了解悶,便駕著馬車去樂遊原散散心。但從古至今,詩人都是多愁善感的,更何況是登高望遠。
就像唐代另一位詩人陳子昂,他一登上那幽州古臺,便發出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感嘆。那麼李商隱登上樂遊原,他發出了什麼樣的感嘆呢?即詩的後兩句所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夕陽啊,真是無限美好,只可惜它接近黃昏了。
很顯然,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他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的感嘆。但需要注意的是,李商隱在還沒有登上樂遊原時,就已經“向晚意不適”了,所以這裡就不僅僅是惋惜夕陽了。結合李商隱的經歷來看,他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再加上陷入牛李黨爭所致的仕途失意,其心情的鬱悶可想而知。
因此“只是近黃昏”,也包含了時代的沒落之感,李商隱身世的遲暮之悲。而隨著歷史河流的滾滾向前,也有越來越多人賦予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哲理性的意蘊。即夕陽的景色之所以那麼美好,正是因為在接近黃昏呀。它是一種不嗟老傷窮,熱愛生命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顯然,引申、昇華後的詩句,不僅具有了美學價值,還有了極高的思想價值。
縱觀李商隱的《登樂遊原》,雖然篇幅短小,只有短短4句二十個字,但是明白如話的語言背後,卻蘊含著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發人深思。最後,即便我們簡單的把它當作寫景句來看,也應該趨向于越是臨近黃昏,夕陽越美麗,至於原因,仔細觀察一次便明白了。